探索經絡系統形成的原理(何旭初)
類別:中醫養生
更新時間:2007-08-25
瀏覽次數:5243
中醫太極網
提要:探索經絡系統形成的原理,并此以為基礎,解釋部分中醫學理論難題.同時,總結出生物場理論學說,并指出經絡生物場理論學說的應用前景.
主題詞:經絡形成原理 經絡學與中醫理論 生物場理論 經絡生物場學說應用
前景.
經絡學是中醫基礎理論之一,對它的科學原理目前還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使它成為中西醫學界長期爭論的課題之一.筆者經過數年的努力,對經絡學說原理進行探索,提出假想并解釋部分中醫學理論難題,成為溝通中西醫兩大理論的橋梁.并認為人體各組織細胞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產生了復雜的代謝產物,還產生了生物電,如心電、肌電、腦電等和磁場、紅外線、電磁波等各種生物場.生物電由電壓高的部位,有規律地流向電壓低的部位,形成電流流動,構成了全身的經絡系統,聯系了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膚肌肉.生物電廣泛參與了機體的血液循環、物質代謝、氧化還原、神經傳導等一系列生命活動,是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對生命活動起促進作用,所以經絡系統是人體又一物質循環系統.同時生物場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而適宜的生物場如磁場,也可以促進人體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是人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對生命活動起推動作用.
1.經絡是怎樣形成的.
人體各組織細胞及整個身體,隨著血液循環、物質代謝、氧化還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中,廣泛存在著電子的傳遞、離子的遷移──生物電流現象.在國外,經電子計算機處理,還可以由心磁場確定體內電流分布情況.國內,近年有人采用電生理學方法,可以直接記錄到與穴位有關的感受器和神經系統的生物電活動.生物電現象的存在,生物電流分布流動狀況,在國內外都得到了證實.(1) 身體各組織器官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廣泛產生了生物電,并產生了不同的電壓,如心電壓為-90MV,腦電壓為-60MV,由于人體是一個導體,生物電由電壓高的部位,有規律地流向電壓低的部位,生物電的定向流動,就象河流一樣,形成了首尾相結,遍布全身的經絡系統.李時珍也認為,經絡尤如"溝渚".全身生物電流動通過浮絡、孫絡、別絡形成十二條大經絡,再通過別絡、孫絡、浮絡聯絡身體的臟、腑、骨骼、肌肉、皮部,把全身每一處都有機的聯系起來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連手、頭、足、耳等各部位都有脈絡與十二經絡相溝通,形成了一個微縮的人體投影.因此身體各部都是與經絡相連的.例如:眼周圍有豐富的經絡穴位群,包括8區13穴,通連全身的12經脈365絡,并且與肝腎等各內臟器所相通,通稱為"眼全息穴位群".身體各組織細胞產生的生物電,通過孫絡、浮絡、別絡逐漸形成十二經絡系統,加上奇經八脈的溝通調攝,使廣泛產生的生物電循環全身構成了經絡系統.而生物電又廣泛參與了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動,它們是互相促進的.因此經絡系統是有別于血液循環系統的能量循環系統,是人體第二大物質循環系統.它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的經驗結晶.生物電現象雖然很早就被人認識,但被人們長期忽視,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以至生命科學里的很多問題如中醫理論、氣功原理、針灸治病原理,特異功能原理等都不能夠科學的解釋,所以經絡學說是解開生命科學之謎的一把金鑰匙.根據廣州軍醫大學和復旦大學的最新聯合實驗表明,人體經絡線上沒有發現特殊的物質結構,但發現經絡線上有高出別的部位幾倍到十幾倍的鈣離子,再一次雄辯地說明,經絡線上運行的物質就是生物電。
2.經絡的實質:
經絡是人體生物電運行的通道,它是有物質基礎的:1.神經節段分布是經絡的物質基礎.2.交感神經是經絡實質的重要組成部分.3.血管和淋巴系統是經絡實質的組成部(2).經絡生物物理特性的物質基礎:1.角質層:經絡線上角質層變薄,是循經低阻抗特性的物質基礎.2.感覺神經末梢分布集中.3.真皮層和皮下結締組織神經束和肥大細胞相對集中.4.肌層某些特殊的結締組織,是發生高震動聲的物質結構
以上事實說明,經絡是有物質基礎的,它與神經特別是交感神經、血管、淋巴有密切關系,它們比身體其它組織器官電阻低,形成生物電的導體,構成經絡的物質基礎.如有人采用四電極法測量人體皮下2毫毛處的導電特性,工作結果表明,大多數人皮下的低電阻點,可以聯成與古典經絡基本走行相同的,具有兩側對稱性和穩定的低阻經絡線.尸體解剖也發現人體有低電阻線路存在.因為經絡線是生物電的通道,所以解剖學家并沒有發現獨立的經絡組織,外科醫生動手術也不考慮經絡的因素,但經絡是客觀存在的.
3.經絡學說形成的科學原理:
人體各組織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廣泛產生了生物電,而生物電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遍布全身的經絡系統,同時,經絡中的生物電廣泛參與了細胞膜轉運功能、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大腦思維活動、血液循環、營養物質交換、氣體交換、消化吸收、等等生理活動.因此,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生命電,而適宜的生物電又促進人體的生命活動.它們的作用是互相影響的.
因此經絡系統是人體第二大物質循環系統,它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的經驗總結.
4.生物電的平衡原理:
由于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產生了生物電,所以人體各組織器官的任何生理、病理的變化都會引起生物電變化,如心臟病使心點圖變化.改變全身生物電分
布.
健康人的生物電分布流動處于平衡狀態.如果由于內在或外在因素使人致病后,病變不論侵襲于任何部位,都可導致人體局部的失調而影響到整個人體生物電流失去平衡.這種表現在經絡電測量儀中,也可反映出來:健康人的各條經脈的電阻基本上處于相對平衡;機體表現亢進時,電阻值下降.表現為衰退時,電阻值升高.當人患病時,生物電失去平衡.
我們在各種不同條件,不同病情的123人次中,運用經絡測定儀測得的平均值為肺經最高,膽經最低.我們又將49人次消化道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有明顯的腹痛脹現象,測得數值,作了總和平均,結果其平均數值脾經較高.中醫理論脾屬消化系統,因此證明臟腑活動變化與相應的經穴有著密切關系,下圖.
附表:123人與49人經穴電阻對比.
-----------------------------------------------------------------------
穴位 太淵 合谷 神門 腕骨 太白 太溪 太沖 京骨 丘墟 沖陽
肺 大腸 心 小腸 脾 腎 肝 胱 膽 胃
-----------------------------------------------------------------------
123人
平均值7/48 43/42 37/37 46/44 45/43 41/41 46/45 40/40 31/30 45/45
49人消化
道疾病平
均值 50/52 46/45 37/38 49/48 56/55 46/45 50/49 44/46 35/32 51/52
-----------------------------------------------------------------------
當內臟有生理、病理改變時,內臟的生物電位通過經絡直接使體表相應穴位電位、電阻產生變化.如:有的作者在家兔身上實驗,以特制的微型電極固定于胃迷走神經腹支或胃動脈叢交感神經上,在刺激迷走神經時,可觀察到隨著刺激時間的延長,耳廓低電阻點逐漸增多,這種變化在雙側耳廓表現近似,停止刺激72-96小時,低電阻點即逐漸消退.
又如有人對42名健康男女大學生,進行了實驗性大量水負荷(每公斤體重飲水25毫升)前后,觀察耳廓腎區的壓痛情況:結果是飲水前腎區無壓痛,飲水后腎區出現明顯壓痛敏感點者31例;飲水前后腎區始終有壓痛敏感點者8例,另有的3例,始終未出現壓痛敏感點.
當器官活動增強,相應經絡原穴電位增高.器官摘除或經絡經過的地方,組織遭到破壞,則相應經絡原穴電位降低,甚至達于零.說明原穴與內臟經絡有著密切的電的關系.
以上現象都說明當內臟因生理、病理的原因出現異常變化,造成生物電異常,可同時讓體表相應穴位出現電位、電阻的變化.
中樞神經思維活動與生物電平衡的關系:大腦是人的思維活動器官,集中體現了生物電平衡原理,當大腦中出現一個興奮點時,其它部位都處于相對抑制狀況,當別的部位出現興奮點時,原來的興奮點又處于相對抑制狀況,大腦就是在興奮與抑制過程中處于平衡狀態,由于情緒刺激或其它病理因素,使大腦產生病態興奮點和惰性點,大腦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精神病.高血壓也是這個原理,高血壓多發生于腦力工作者,腦力工作者長期精神緊張,又缺乏體育鍛煉,缺乏建立良性興奮灶抑制病態興奮灶,導致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使皮質下血管舒縮中樞形成了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灶,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上升,形成高血壓.(7)與此類似的還有胃潰瘍等疾病.
由于大腦通過經絡與五臟六腑都有生物電的聯系,五臟六腑的生理病理性變化都會通過經絡影響大腦的功能活動,如肝陽上亢使人易怒、腎虛易恐等等.
以上事實說明,臟腑器官的任何生理病理變化,都會導致體內生物電的改變,破壞體內電流平衡,通過經絡,直接影響體表相應穴位的生物電阻、電壓變化.
5.生物電流紊亂對身體相關組織造成的影響.
人體各組織器官病變引起生物電流出現異常,通過經絡,使病變器官相應的穴位出現低電阻點、高電位點等陽性反應點.局部生物電的異常改變,直接影響體表局部組織新陳代謝的生命活動,在體表出現松馳、凹陷、結節狀和條索狀的陽性反應物,西醫稱為威赫氏點已被大量的臨床現象所證實.
生物電還廣泛參與了神經的感覺傳導,改變生物電強度,就可以改變人的觸覺.如果給可興奮組織如神經纖維以直流電刺激,只有在陰極下才能形成刺激,而在陽極下不但不能形成刺激,其興奮能力反而下降.(5)說明生物電壓越強,人對痛覺越敏感,痛閾值下降,形成壓痛.而生物電壓降低,痛閾值上升,則感覺遲鈍.說明因疾病改變的生物電強度,可以改變相應穴位的觸覺,出現壓痛或感覺遲鈍.
6.經絡學說與中醫診斷的關系.
人一旦得病,生物電流就出現紊亂,使體表相關穴位電阻值、電位、痛閾值改變.穴位電阻值、電位的改變,直接影響局部組織細胞新陳代謝,出現松馳、凹陷、結節狀和條索狀的陽性反應,還出現相應穴位皮膚顏色的變化,上述體表的變化為中醫望診提供理論依據.公元前三至二世紀,西漢醫學家太倉公淳于意就利用體表顏色的變化來診斷疾病,叫五色診.(8)如有經驗的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鼻子、耳朵或面部,全身的局部形狀、顏色變化就可以診斷疾病.如鼻頭色青為腹痛,雙目紅赤為肝火上亢。有經驗的盲人按摩師就是通過觸摸病人身上的病態反應物來診斷病的。病變反應在全身某穴位,出現上述現象,反應在手足部,也使手足部的相應穴位電阻下降、電位上升,出現壓痛,同時,相應掌紋、皮膚顏色出現異常改變,甚至出現腫脹和凹陷,嚴重的內臟疾病可使手指變成杵狀指、匙狀指或指甲變形等等異常現象,這就是掌紋診病的原理.身體的各種異常變化,通過生物電,也影響毛發的顏色、形狀和生長.
有經驗的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眼睛的五輪八廓、鞏膜顏色,可以診斷疾病,如病人有嚴重的外傷,病人眼球瞳孔角膜上可能出現裂紋,隨著疾病的好轉,裂紋逐漸消失.這都是組織器官產生的生物電異常,影響到眼部組織新陳代謝的病理反應.生物電的異常,也影響耳組織的新陳代謝.當人體的臟腑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某些病理反應,如壓痛、導電性能改變、變形、變色、結節、脫屑等
.針刺這些部位可以防治疾病,這些部位就是耳穴.
最新發明的一些儀器通過監測全身某些穴位電阻,如手、足、耳等穴位.可以診斷疾病.也是利用上述原理.根據按壓手、足、耳等穴位產生壓痛.可以診斷疾病.也是利用上述原理.
中醫舌診的原理:舌與臟腑之間,通過經絡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9)所以五臟六腑的任何變化,通過經絡生物電的聯系,直接影響舌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使舌神、舌色、舌形、舌態產生改變.如通過觀察舌質不同部位的神色、形態的變化,可以診斷疾病.如舌尖紅赤為心火上亢.舌苔是由脾胃之生氣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所生.(9)所以脾胃的生理活動,通過生物電反應到舌面,影響舌苔生長,正常情況下是薄白苔.病理性舌苔也與胃氣上升有關,但往往因病變而伴有食濁之氣,諸病邪氣上泛而成.(9)表明脾胃功能失調,生物電亢進,使舌苔增長加快,異常增厚.如果脾胃功能衰竭,生物電降低,舌苔不能增長,出現無根苔或無舌苔,表示胃氣已衰的危重證.
各臟腑產生的生物電,投射到脈搏上,影響脈搏的博動,出現不同的脈形脈象,如左右寸,關,尺分別配屬不同的臟腑器官,左寸,關,尺分別配屬心,肝,腎,右寸,關,尺分別配屬肺,脾,腎。脈形脈象隨著臟腑器官的疾病而變化。
十二經絡與疾病傳變的關系:十二經絡是傳注氣血和病邪的通道,中醫認為一個臟腑器官有病,將隨著經絡傳注到相關臟腑器官,使之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得病.如手陽明經受邪,即有齒痛、頸活動受阻、肩不能舉、前臂痛以及大次指痛不用等癥候群.五官七竅的病變亦和內臟有對應關系,但也必然通過經絡系統.
例如:肺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響鼻功能.肝臟疾病,易影響視力.還有肺通大腸等.它們的功能互相影響的,這是因為一個臟腑器官有病,使整條經絡的生物電出現異常,使這條經絡的相關器官生命活力下降,容易得病.如循經皮膚病與內臟病有密切關系
. 一條經絡有病,造成的生物電異常,又循經影響相關的經絡.張仲景在十二經絡病癥基礎上,總結了六經辨證,作為疾病傳變的基礎. 以上列舉的一部分事例說明,經絡中生物電的變化規律與中醫診斷關系密切.
廣泛利用生物電的變化來診斷疾病,可以發明即廉價又高效的診斷方法.如心電圖、腦電圖、經絡穴位的電阻變化來診斷疾病,為人類的醫療診斷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7.經絡學說與氣血津液、陰陽五行學說的關系.
中醫學說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所以中醫所說的氣,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生物電.例如脾胃氣虛,表現在足三里等穴位電位下降,電阻增高,脾陽上亢則相反.
鄺安昆教授觀察到一般脾陽虛病人有明顯的副交感神經偏亢,CAMP/CGMP比值較正常人為低.陰虛病人交感神經偏亢,CAMP/CGMP比值較正常人為高.
陰虛火旺患者生物電活動明顯增強:陰虛火旺小兒細胞鈉泵活性明顯高于正常小兒,而氣陰兩虛小兒與正常小兒無明顯差異,以上三組年齡相似有可比性.
附表:正常、陰虛火旺、氣陰兩虛小兒細胞鈉泵活性對比.(X±S)
───────────────────────────────────
組別 正常小兒 陰虛火旺 氣陰兩虛
───────────────────────────────────
鈉泵活性 0.374±0.026(19)例 0.465±0.026(21)例 0.328±0.018(13)例
───────────────────────────────────
普遍存在于哺乳動物細胞膜上的鈉泵是陰陽虛癥物質基礎之一.鈉泵是一種耗能過程,在整個基礎代謝中占總數的30-50%,陰虛內熱病人的癥候類似于甲亢病人.我們的檢查結果.證明陰虛火旺的小兒細胞膜鈉泵活性明顯高于正常小兒,但氣陰兩虛小兒未見增高,有一定鑒別價值.(12)而鈉泵也是一種細胞內外的電離子轉移過程.
因此,陰陽形成的物質基礎與生物電密切相關.所以陰虛內熱證形成的原因是,外感內傷、久病體虛、造成陰液虧少,而臟腑
器官產生的生物電相對較強,使新陳代謝需要消耗的營養物質相對虧乏,機體失卻濡潤滋養,陰不制陽,陽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現一派虛熱證候.
陽亢證形成的原因是,食用辛辣刺激物和某些藥物、情志或病理刺激、氣候、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造成生物電活動增強,新陳代謝加快,出現陽亢之證.而新陳代謝加快又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造成陰液虧損,出現陽亢陰虛之證.
人體感受外邪,直接造成臟腑器官功能失調,造成陰陽失衡,出現疾病.當人臟腑機能下降、全身副交感神經亢進、生物電強度下降、穴位電阻增高、形寒肢冷、四肢無力就出現陰盛陽虛的證狀,這是疾病的危重證候.人體死亡時,
生物電消失為零.
如果人體吸收充分的營養物質,體液循環正常,同時,交感、副交感神經和生物電處于平衡狀態,于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和陽互相轉化,左右人體的健康.所以陰陽平衡,實際上是生物電與營養物質,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平衡.
氣血津液關系密切:因為血液細胞都是通過表面的正負電荷來進行營養物質,氧氣的交換、分解與結合的,所以適宜電流刺激可以大大促進血液細胞的活力、免疫功能,改變紅細胞沉降率、血管博動和通透性,還有血液循環速度,生物電直接影響血液循環系統,是氣為血之帥的原理.生物電的紊亂也會造成水液代謝失調,如氣不化濕就出現痰飲.實驗證明,體表出現痰飲的異常處,絕大多數出現電阻增高、電位降低的現象.而氣上逆為火,生物電過強,則出現津液虧少,營養缺乏的現象。
五行學說的原理:中醫把五臟類比五行,以五臟為中心,配屬六腑、五官、四肢百骸、皮膚肌肉,形成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理論體系.它們是互相聯系的.
五臟在新陣代謝的過程中,產生不同頻率、波幅、電壓的生物電,如心電、肌電、腦電的頻率、波幅、電壓就大不相同.中醫也認為五臟產生的氣的性質、顏色不同.五臟產生不同頻率、波幅、電壓的生物電相生相克,互相影響,當一個臟器有疾病,生物電就會異常增強和減弱,使其它臟的生命活動受到影響和干擾,生克剩侮規律受到破壞.如肝逆橫脾,就是肝臟產生的生物電過強,抑制了脾的生理活動,造成了消化不良.如:某單位曾觀察30多例肝癌患者,發現每位患者都出現消化不良,其中大多數患者以前消化系統正常(13).中醫的治法為疏肝健脾,針灸為抑木扶土法.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抑制肝臟產生過強的生物電,同時補脾氣,充實脾運化功能,達到恢復內臟平衡的目的.如果某一臟產生的生物電太弱也會使五臟失去平衡,如肝失條達,就會造成氣滯血瘀、影響血液循環、筋、目失養、情志失調,也會影響消化功能,出現脾反侮木的現象,五臟通過生物電互相聯系、影響,以此來解釋中醫理論的肝脾不和、心脾兩虛、肝腎不足、腎不納氣等五行整體論治的理論.
五臟與六腑通過相應頻率的生物電也互相聯系影響,如膽屬肝、小腸屬心、大腸屬肺等等,如肺主通調水道,有人對此進行了人體的動物試驗,結果表明,所接受的25例各種病因引起的嚴重腸道功能異常之后,驟然出現呼吸衰竭.用鉗夾系膜上動脈的全部家兔,也都出現嚴重的肺損害,而其它臟器均無變化.從而證明了肺與大腸之間確實存在一種西醫尚未發現的特殊關系.(13)近幾年科技工作者又發現了心腦耦合理論,心臟與腦電位越接近0.618,人越聰明.五臟與六腑互相聯系影響,同時通過經絡生物電與五官互相聯系,如肝主目、腎主耳等.還有脾主四肢、腎主骨、肺主皮毛等,使全身四肢百骸、皮膚肌肉,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通過生物電把全身各組織器官形成一個整體,它們的功能是互相聯系影響的.
五臟產生的生物電可以改變味閾值.針刺脾經的三陰交等穴位,感傳到達舌即可引起味覺閾的顯著降低.五臟產生不同頻率的生物電,分別興奮不同的味覺神經,如肝火上炎口苦、脾陽上亢口甘,當某個臟腑功能下降時,某些滋味就感覺不到.這是因為舌與五臟都有聯系,五臟在舌面有相應的投射區,如舌尖屬心,五臟的生理活動直接影響味覺神經。不同頻率的生物電反映到面部,使面部偏向不同顏色
如肝火上炎偏青、心火上炎偏紅.當人久病體虛,年老氣衰時,生物電強度減弱,味覺神經興奮性下降,使口中乏味面部無華.身體各臟腑器官之間就是通過不同頻率、波幅的生物電互相聯系影響.人體是一個半導體,經絡只能通過一定頻率的生物電,通過不同頻率的生物電電阻增高,使全身經絡的運行路線相對穩定.當臟腑功能失調,使生物電強度、經絡路線發生變化,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血紊亂,這是身體產生低電阻點"阿是穴",無規律出現的原因.體現了全身是一個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中醫整體論治的理論依
據.
所以,中醫調節氣的平衡,重視整體論治,實際上是調節全身生物電的平衡,當身體某部生物電活動減弱,就出現氣虛的癥狀,生命活力下降;而生物電太強又出現氣上逆為火的癥狀,過量消耗營養物質,出現陰虛陽亢,同時產生的代謝廢物增加,如尿素、水、無機鹽等,造成病菌繁殖加快,出現炎癥。
8.中醫藥治病的原理
中醫藥治病強調整體論治,但現代科學對中醫藥的治療原理,作用機制,仍沒有完全弄清.中醫經過幾千年的觀察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藥物歸經、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的經驗,發現不同的藥物作用于不同的組織器官、經絡。認為中藥一方面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一方面作用于身體不同組織器官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調節它們的生命活動,影響生物電的強度,運用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案使全身生物電恢復平衡,恢復患病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的目的.
例如:辛溫解表藥麻黃、桂枝主要興奮體表的交感神經,辛涼解表藥如桑葉、菊花等主要作用于體表的副交感神經,又如清熱藥雖然都作用于人體的副交感神經,但又分為清熱瀉火、清熱燥濕、清虛熱藥、清熱解毒藥,它們的療效及作用部位都有差異,如黃岑、黃連、黃柏.同屬于清熱燥濕藥,但分別清上、中、下三焦濕熱,作用于不同內臟器官的副交感神經.苦寒瀉火的黃連、石膏、知母有抑制交感──腎上腺髓質興奮,抑制兒茶酚胺物質生成和釋放,或影響對酶系統,減低熱量代謝
中藥不同的成份作用不同的器官,如生姜、干姜、和炮姜.生姜有溫中解表的作用,同時興奮內臟和體表交感神經,溫中發汗.經過加工成干姜,有些成份揮發了,沒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了,而只有溫中、回陽、化飲的作用,擅長于溫脾胃.加工成炮姜,又揮發一部分物質,只有溫經止血、溫中攝脾、溫經澀血的作用.
不同的藥物作用于不同的經絡如治頭痛:后頸項痛用葛根,兩側痛用白芷,前額眉棱骨痛用蔓荊子,頭頂痛用蒿本.還有人參的治病效用和對生物電的影響,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回陽固脫的作用.有經驗的中醫生把人參當急救藥品,當遇到病人病危或大出血的時侯,就服用人參救急.因為人參被人體吸收后,興奮交感神經,并產生較強的生物電刺激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力,達到回陽救逆的作用.生物電作用于血管,使血管通透性改變達到止血的目的,這就中醫所說的氣能攝血的原理.有關科技人員通過人參的藥理試驗,發現服用人參可以減少人體皮膚低電阻點的產生.也說明了人參是通過增強人體生物電強度,促進人體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的目的.服用人參可以抗疲勞,抗衰老,產生的生物電,起到類似針灸和氣功的作用,對人體產生雙向調節,中醫通過實驗證實某些方藥對機體的不同體質和狀態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人參,有時能使機體的肝糖元分解,有時卻又促使其合成.但是人參的補氣功效只起一定的作用,并不能包治百病.人參如果服用過量,就會出現虛火上亢的現象,這是交感神經偏亢,生物電太強產生的副作用.
以上僅列舉的部分藥物對身體的作用.
中醫整論治體現在治療炎癥上,西醫治療炎癥,統統使用抗生素,而中醫治療炎癥普遍使用清熱解毒藥,而大多數清熱解毒藥并沒有直接的消毒殺菌的作用,為什么消炎呢?因為上火造成局部炎癥的原因,是因為交感神經亢進,身體新陳代謝加快,造成局部代謝廢物增加,如尿素、無機鹽等,加快病菌的繁殖,超過了人體的免疫能力,就出現了炎癥.中醫通過降低局部代謝,減少產生的代謝廢物,抑制細菌的繁殖,來消除炎癥,所以中醫抗炎是錿底抽薪,西醫是揚湯止沸,這就是單純靠西醫消炎效果不佳的原因。中醫認為炎癥因火而起,而火又分實火和虛火,虛火采用滋陰降火,補充人體消耗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作用于人體的副交感神經,降低人體產生的生物電,達到治病的目的.如六味地黃丸,上清丸等等.如果因實熱產生的炎癥,采用如石膏,知母,白虎湯等清熱降火的藥直接作用于人體的副交感神經使亢進的生物電恢復平衡,降低代謝,增強免疫能力,邪去正安,達到消炎的目的.例如:在夏天,農民經常因打稻子,把灰揚進眼睛,造成眼結膜炎,這時用龍膽泄肝湯泄肝經之火,可以治愈此病.又如有經驗的醫生治牙痛,把牙齒分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區,分別配屬大腸、三焦經等四經絡,某一區牙痛,就清泄相關經絡之火,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所以用中醫藥治療細菌感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一些中輕度的細菌感染可以用中藥來控制,減輕或消除因人們濫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藥菌株增多,治療效果下降的現象.加強中藥抗炎的針對性,可能增強治療效果,如用龍膽泄肝湯治療眼結膜炎,比用牛黃解毒片好.運用此原理可以建立中醫抗炎的標準化,某經絡有炎癥,首選幾位中藥治療。中藥的整體調節作用使人體恢復平衡,可以使組織細胞和血液細胞增加干擾素的分泌,對付病毒性感染,也是大有可為的.有望治愈世紀絕癥--愛滋病。
中醫內科也是利用這條原理,中醫發現五臟六腑都是通過經絡互相聯絡,把各臟腑調節平衡就可以治病.如疏肝健脾,補肝益腎、補腎納氣、宣肺氣利小便等,是使全身生物電恢復平衡達到治病的目的.例如肝逆橫脾,中醫采用疏肝健脾的辦法,來治愈它.還有內科疑難病癥奔豚氣,患者感到一股冷氣由腹部,吹到胸部,這是因為患者上虛下實,生物電由腹部逆流胸部,造成不適,通過中藥的整體論治,可以治愈這個疾病.還有心火上炎利小便、治近視補肝腎、利小便實大便、四肢無力補脾健胃等等都是使全身生物電恢復平衡達到治病的目的.
淤血和痰飲是中醫最常見的疑難雜癥,也是中醫的獨特治病理論.痰飲是機體水液代謝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積存于體表和體內的表現.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痰飲出現在體表的部位,絕大多數都是病變器官在體表的投射穴位,并且局部出現電阻增高、電位下降的現象.使相應組織細胞新陳代謝活動減慢,不能消化營養物質,造成水液拘留,形成痰飲.中醫通過整體論治,把全身各組織器官調節平衡來治愈此病.
淤血是指機體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產物.中醫通過藥物可以影響血液循環,據觀察,適宜的電流刺激可以大大促進血液細胞的活力,改變紅細胞沉降率、血管統透性,是氣為血之帥的原理.所以中藥采用收斂止血、涼血止血、化淤止血、溫經止血、活血祛淤藥,通過調節全身生物電,都可以影響血液循環.治愈與血液循環有關的病癥.
中醫不但能治病,還非常強調補養身體,如:補中益氣湯有補氣的作用,使人產生較強的生物電,治療如胃下垂.視網膜脫離,脾胃氣虛等虛弱性疾患.瘡家圣藥黃岐也有補氣的作用,使人體產生較強的生物電,促進傷口的愈合.
中藥對內分泌也有影響:中醫學的腎實際上指的是內分泌器官,而補陽藥如鹿茸,鹿角等藥都是興奮全身交感神經,產生生物電,刺激全身組織器官恢復生命活力,同時刺激多種內分泌功能,恢復人體健康.但是服多了就會上火,破壞人體平衡,產生副作用.所以中藥補益劑,十分講究滋陰壯陽,一面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一面恢復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力.使人體在更高的水平恢復平衡,恢復健康.
服用中藥,可以調整臟腑功能活動,改變生物電運行路線.有經驗的氣功師和醫學家經過服藥,可以感受內氣運行變化,還可以幫助氣功鍛煉,神醫扁鵲就是服用長桑君的藥,出現特異功能,為人們治病.
由于中醫藥的治病原理是用不同的藥物作用于不同組織器官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調節它們的生理活動,使生物電恢復平衡,整體論治,補不足,損有余,恢復患病組織器官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的目的,也是中醫辯證論治有別于西醫辨病論治的原因,所以中醫理論與實踐有模糊性的一面,治病主要憑經驗.明白了這個原理,可以使中醫走向定性化、定量化的正規道路,讓外國人更好的理解中醫理論,使中醫走向世界,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讓中醫煥發出新的光彩.
9.針灸治病的原理:
針灸中的經絡,穴位有固定的位置,說明經絡,穴位是有物質基礎的,根據費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針灸得氣后,穴位局部鈣離子顯著提高,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產生鈣離子的是肌間膜組織,而中國一位科學家已發現鈣離子是調節生
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筆者也發現穴位都在骨骼和肌肉凹陷處。針灸刺激穴位下肌梭或游離神經末梢,興奮交感神經,使穴位局部生物電位增高,產生"酸、麻、漲、熱"等針感,這就是針灸所說的"得氣".產生針感后,穴位處靜電位明顯上升,在經絡線上出現電位波動,而經絡線以外則不出現.因為臟腑器官產生的生物電通過經絡投射到體表,而體表穴位受刺激產生的生物電,又反過來作用于臟腑器官,調節它的生命活動,它們的影響是雙向的.所以針灸治病的原理,就是針灸穴位產生生物電,通過經絡,調節相應臟腑器官的生理活動,使之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病的目的.
不同的手法可以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補法和燒山火就是通過手法興奮局部交感神經,增強生物電產生補和熱感的效果.瀉法和透天涼就是通過手法興奮局部副交感神經,降低生物電,產生瀉和涼感的效果.例如:有人認為胃運動時,可使慢電位波幅增高;當胃運動抑制時,慢電位波幅降低.其中,針刺瀉法組的體表胃電波卻以降低為主.從而表明針刺提插補瀉可引起胃運動功能的不同效應.
針灸產生生物電的調衡作用,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低下和過于亢進的免疫功能恢復正常,還可以抑制過敏反應,民間流行的疤痕灸長強穴,可以治反復發作的蕁麻疹.
傳統的割治療法,也是這個原理:如常見的小兒挑疳積.就是于脾胃在掌的投點處割除一點脂肪組織,造成傷口處電位持續上升,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與此類似的還有埋線,穴位貼藥等.
10.針灸循經感傳的原理
循經感傳指的是刺激人體的經穴時,受試者所產生的一種特殊感覺(酸、麻、脹、熱等)或出現紅線、皮丘等,從接受刺激的穴位開始,緩慢地向一定方向循行,其循行所經過的軌跡,與古跡醫籍中所記載的經絡循行路線在四肢上基本一致.(2)
循經感傳是生物電在體表的集中反應.當針灸刺激穴位后,興奮穴位局部交感神經,產生了生物電,生物電沿經絡運行,又興奮了經絡周圍的交感神經,就象接力一樣,出現循經感傳,可出現一系列的變化.首先是真皮層血管神經功能改變,使經毛細血管擴張,形成帶狀紅斑,進而循經出現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形成丘疹.繼續出現血管脆性改變.紅血球滲出,形成循經的出血帶(2).生物電經過經絡沿線,刺激皮膚感覺神經,出現(酸、麻、脹、熱)等現象,同時循經出現痛閾值增高,電阻下降,電流增強的顯著變化.
循經感傳并不一定是天生的,人為的興奮經絡交感神經,可以激發循經感傳:1.強調手法,感傳和療效的密切關系;2.采用電針多次短程接力刺激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感傳顯著程度;3.入靜,是誘發循經感傳的另一種有效手段;4.采用循經加熱的辦
法,可使34.6%的患者的感傳顯著程度提高;5.使用ATP、輔酶A以及行氣活血、通活絡的藥物,也可以使感傳程度提高(2).
出現病癥的臟腑與感傳出現率最高的經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2).這是因為病變器官使經絡生物電增高,使經絡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提高了循經感傳率,隨著病情的好轉,又恢復正常.
循經感傳的電學特性:感傳顯著的人,在感傳經過的部位,可以記錄到肌電明顯增高.還有人報導,感傳過程中相應穴位的皮膚電阻顯著降低(2).感傳造成的生物電變化,還影響神經傳導:感傳到達的地方,痛閾值下降.神經感傳到眼部時,則眼花、發黑、或視物不清.感傳一過去,這些感覺即隨之消失(2).針刺脾經的三陰交穴位,感傳到達舌下,即可引起味覺閾的顯著降低(2).人為地壓迫循經感傳線,增高電阻,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可以阻斷循經感傳.
傳感有"趨向病灶"的特點:病灶產生異常生物電位,與感傳傳出的生物電之間有異常電位差,所以感傳沿該經脈的路線循行至"病灶"部位時,即偏離本經而趨向病所.
以上事實表明,感傳出現的物質就是生物電.
11.針灸鎮痛的原理
針灸治病的根本原理是對組織器官起雙向調節作用,恢復臟器的生命活力,抑制病理性亢進,同時抑制有害的生物電的產生.電針相關穴位,可直接抑制受傷害部位產生的有害的生物電.用一定的重量牽拉兔胃底部,可以引起血壓下降或升高,呼吸先抑制后加強和腹直肌肌電增強等牽拉的表現.電針"內關."足三里"等,對上述反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人觀察到,電針"足三里"能夠抑制用彈簧稱拉胃,或以棉花擦壁層腹膜所引起的喉返神經傳出電位增多反應.
針灸還可抑制中樞神經因疼痛產生的大腦皮層電位增高:在三叉神經脊束核中,也可記錄到痛敏細胞放電,其中一種神經元電針信號和痛覺信號會聚到同一單位上,電針信號可以抑制"痛"放電.
外周傷害性刺激所引起的皮層誘發電位,也同樣被電針所抑制,內臟神經的傷害性刺激所誘發的皮層電位,可被電針所抑制.
電針某些穴位,可以抑制全身受傷害所產生的生物電。無論手針或電針"足三里"或指壓"昆侖"10分鐘,都能使全組動物的痛闕平均升高一倍以上
循經感傳與鎮痛關系密切.近年來,還有一些單位觀察到,在一部分循經感傳顯著的受試者,針刺鎮痛區確有循經分布表現.
所以針灸鎮痛的原理,就是抑制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因疼痛造成的異常放電,而達到鎮痛的目的.如果把針灸鎮痛的原因都解釋為鎮痛物質增加,就無法解釋鎮痛區確有循經分布的表現.
12.中醫按摩治病的原理
中醫按摩和西醫按摩一樣,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但中醫按摩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按摩身體的經絡穴位,刺激內臟活動,起到獨特的治病強身的效果,可以使生物電分布恢復平衡.加上中醫按摩獨特的補
瀉手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我們體會到實病的人經推拿后穴位數值普遍下降,而虛癥的人普遍上升,充分說明推拿療法能使人氣血調和,經絡平衡,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與氣功療法是一致的,茲舉三例說明如下.
例一.患者周**,男,37歲,胃下垂8公分,上腹部脹滿,臍部以下不脹,推拿前經穴測定上脘,中脘數值較高,神闕以下較低,經推拿后上腹部感覺脹滿減輕,經測定上脘,中脘穴位數值下降,臍下不脹部位的穴位神闕、氣海上升,而趨向平衡.
附表:按摩前后的經穴電阻變化.
───────────────────────────────────
測定部位/對比 上脘 中脘 神闕 氣海
───────────────────────────────────
按摩前 20 37 11 12
按摩后 15 21 18 17
───────────────────────────────────
祝**,男,30歲,胃潰瘍,肺結核鈣化,氣血兩虧,中氣不足,大便秘結,
腹部無漲感覺,經推拿后,經穴數值普遍上升。
附表:按摩前后的經穴電阻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測定部位/對比 上脘 中脘 神闕 氣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摩前 6 5 15 11
按摩后 40 45 65 47
───────────────────────────────────
傅**,男,40歲,神經官能癥,該患者體質尚好,腹部脹明顯,經推拿后,經穴數值
普遍
下降.
附表:按摩前后的經穴電阻變化.
───────────────────────────────────
測定部位/對比 上脘 中脘 神闕 氣海
───────────────────────────────────
按摩前 49 31 25 30
按摩后 40 24 20 25
───────────────────────────────────
以上事實說明,中醫按摩經絡穴位,使全身生物電恢復平衡,刺激病變器官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現在流行的手足按摩療法,也是利用這個原理.所以針灸、按摩可以達到與中醫藥相同的治病效果.中國古代的名醫大多不但精通醫藥,還精通針灸、按摩,治療某些疾病是立杠見影,其效如神,還不花分文,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目前,我們的中醫水平某些方面還不如古代,大多數中醫生不懂針灸、按摩,影響了治療效果.所以我們要用先進的科學理論來指導醫療實踐,繼承傳統的精華,讓中醫發揚光大.
13.氣功的原理:
中國的氣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為中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氣功熱更是紅紅火火,很多人練了氣功,取得以很好的療效,但對它的原理,人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以至于有人把氣功當迷信,甚至被邪教所利用.極大的限制了氣功的推廣和發展,但它確實有獨特的醫療保健效果,需要弄清它的科學原理.
我們翻閱了目前各種書、刊物、報紙流行的功法,(不完全統計二百八十多種)找出各種功法的要素,及共性,都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在此基礎上,建立氣功模型,使氣功比較系統化
/調身\
放松 意守(意念)──>入靜──>氣功態
\調息/
氣功煅練時先放松全身肌肉,消除雜念,再通過特殊的呼吸和氣功動作,也就是調身調息,同時通過控制意念,進入入靜狀態,最后進入氣功態.氣功態時大腦處于一種特殊的工作狀態,即高度的協調狀態,能自動調整內臟功能,使機體有序化,改善新陳代謝.能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等大腦神經功能失調產生的疾病.氣功態機體可出現,心率減慢、血壓降低、血管擴張、皮膚溫度升高、皮膚電阻降低、唾液分泌增多、胃腸道蠕動增強等.都反映了交感神經活動受抑制,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的轉變(4).同時身體進入儲能狀態,生物電活動增強,刺激皮膚神經出現麻、癢、熱、蟻走感.隨著功底的加深生物電活動逐漸增強,感到一股熱氣在體內流動,逐漸打通大小周天,這時生物電的分布更加平衡,練功者感到身體狀態大大好轉,一些頑疾不治而愈,產生了很好的療效.無獨有偶,印度的類似氣功的瑜伽,也認為在頭頂到會陰之間有一條脈叫"根尼達",意為"沉睡的龍",一旦打通這根脈,就會生巨大的威力,強壯身體,產生特異功能,"根尼達"相當于氣功中的小周天.科學家發現吸氣興奮交感神經,呼氣興奮副交感神經,而氣功恰恰非常重視呼吸的調節作用,所以氣功治病的根本原理是通過特殊的呼吸和動作加上意識控制,使身體進入氣功態,讓大腦神經進入平衡狀態,使全身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促使全身各經絡生物電恢復平衡,讓得病的組織器官重新恢復生命活力,抑制病態亢進,恢復生物電平衡,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練氣功可以使全身生物電恢復平衡:例如:在練功前后所觀察到的經絡變化:神經衰弱及胃下垂,患者錢**,男,練功前手三陽三陰經穴均低,足三陽三陰經穴均高,有明顯不平衡現象,今練功40分鐘后,手三陽三陰,經穴數值普遍上升,而足部經穴無顯著變化.這說明通過練功方法,可以使人體經絡運行得到平衡,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附表:練氣功前后的經穴電阻變化(3).
───────────────────────────────────
穴道 練功前 練功后 穴道 練功前 練功后
───────────────────────────────────
太淵手 太白足
太陰肺 7/7 35/20 太陰脾 50/25 55/52
陽明 太溪足
大腸 7/7 50/42 少陰腎 19/20 42/36
神門手 太沖足
少陰陰心 12/8 30/15 厥陰肝 15/16 46/44
腕骨手 京骨足
太陽小腸 21/21 35/35 太陽胱 63/46 63/50
大陵手 丘墟足
厥陰心包 14/8 30/20 少陽膽 5/6 14/14
陽池手 沖陽足
少陽三焦 5/5 42/10 陽明胃 11/15 21/21
───────────────────────────────────
氣功不僅可以養身治病,還可以開發人的潛能,大大增強體力.氣功師練的硬氣功與上述內養功相比,大不相同.練功者通過強烈的呼吸,激烈的動作,迅速興奮人的中樞、交感神經,使毛細血管擴張,據統計,人體每平方厘米肌纖維有一千條左右毛細血管,普通人運動時,只能擴張2-3百條,而訓練有素的氣功師能擴張5-6百條提供了更多的養料,加上氣功師能用意念把生物電運到一處,使局部肌電較常人高幾倍,同時產生較強的生物場,交感神經興奮加上生物電增高,血液循環加快,使肌肉新陳代謝加快,肌漿網釋放更多數量的鈣離子,使更多的肌肉纖維參加收縮運動,爆發出常人沒有的能量.比如開磚碎石、腹壓千斤、銀槍刺喉、鋼叉刺腹,其中鋼叉刺腹的壓強,相當于1噸/平方厘米,大大超過常人極限.科學分析,常人如果每根肌肉纖維都參加收縮運動的話,可以舉起1噸的重量.練氣功就是使更多的肌肉纖維參加收縮運動,大大增強人的體力.
某些功夫深的氣功師發功的時候可以沿經絡觸摸到氣的流動,如火龍功就可以摸到氣象珠子一樣沿經絡流動。而根據祝總驤的實驗,適宜的電流刺激經絡,沿經絡的肌肉會產生搏動(18),象氣功師發功一樣,再一次雄辯地證明氣功中產生的氣,就是生物電.
總之,通過練氣功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開發人體的潛力,氣功功夫深或先天因素的可以產生極強的生物電和生物場,出現特異功能.
氣功雖然可以鍛煉身體,但練習方法不對,反而造成偏差,俗稱走火入魔,出現疾病,嚴重的引發精神病.偏差的根本原因就是練習方法不對,使生物電更加失去平衡.治療偏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按摩.
例如:朱**,求新造船廠工人,36歲.因氣功練習不當,出現偏差.主訴:稍一思想集中,即自動大量吸氣抽搐,1958年9月17日來我所觀察,診斷結果,病在督脈,次用經穴經絡測定器檢查,發現膀胱經特別高,左為75,右為70,即進行推拿,推后即覺舒服.20日,經穴經絡測定,膀胱經已低,左為45,右為32.截止9月29日,情況大為好轉,每日推拿后,能安靜到晚上7:30,唯身體很覺疲倦,這是退火的現象.該患者的外動現象已基本解除.以上事實說明中醫按摩療法可能是治療氣功偏差的有效手段
14.生物場理論學說
人體組織細胞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代謝產物.包括產生的各種場物質,世界各國科學家對人體產生的場物質進行了研究,發現人體所產生的場物質十分復雜,有的還沒有發現出來.前蘇聯曾報導,從人體測到十一種不同的電磁波輻射,1982國際特異心理學25屆年會上,有人報告了人體輻射測量范圍,從260-890毫微米.1985年清華大學孟桂榮等發表文章指出,人體輻射的光子總數與程度的關系符合斯蒂芬──波爾茲曼定理.還有人指出人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及其組織,本身具有一定生物電和生物磁,形成人體場.并不斷進行著輻射.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嚴智強,證明了人體的超微發光.美國物理學家玻爾近年發現人和動植物的細胞能發射微弱的無線電波.特異功態下觀測,常態下人體場僅局限于肌體周圍,發射面較寬,形成一個包圍著人體的閉環輻射場.這個場人人都有,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人體輝光".
功態下氣功外氣,是更為復雜,更高層次的輻射.1:氣功外氣是意念控制的具有能量的物質.2:氣功外氣的紅外效應.氣功師發射出的外氣包含有"低頻調制的紅外線".而普通人手掌中發出的紅外輻射卻是一條起伏"很小"的水平線.3.氣功外氣的次聲效應.4,氣功外氣的高頻電磁波效應.氣功師發放外氣時,在發功部位附近,可以測出高達幾個高斯的磁場強度,遠高出一般人,5.氣功外氣的激光效應.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所吳盛賢和吳偉的光譜實驗證明,氣功外氣可穿透2毫米鉛板,有比X和β射線更強的穿透力.6.氣功外氣的電效應,氣功外氣儲藏有比常人更多更豐富的電磁能量.7.氣功外氣的溫度效應.8.氣功外氣具有一定功率.9.氣功外氣對物質的作用,這一切可以看出,雖經過近十年的探測,探尋的有紅外輻射、紫外輻射、電磁波、微波、次聲波、磁場、電子、中子等等,幾乎遍及了現代物理知識的范圍,但深深感到,由于目前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主觀因素的作用,還遠遠沒有探測到氣功外氣的內涵,還沒有揭示出氣功外氣的本質.
以上事實說明,人體產生的場物質是十分復雜的,人們有目的的對人體施加各種有益的場輻射,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我國古代很早就利用這條原理了,早在五千年前,中國就發明了熨燙療法.中國是應用磁石治病較早的國家之一,漢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公列傳>>中,"齊王侍醫遂病,自煉五石服之."其中就有磁石,公元七世紀后的<<急備千金要方>>,治金瘡出血."磁石末敷之,止痛斷血."宋代<<濟生方>>"吸鐵石半錢,入病耳內,自然通透."(1)人們使用磁場治病歷史悠久,那么磁療的原理是什么.不同的磁場強度對生命的影響:極微弱磁場對生命的影響.國外研究制造出一種很大程度上能屏蔽開地磁場的磁屏蔽室,根據實驗小鼠在(1.0±0.5)*10-3的極弱磁場中生活一年,壽命縮短六個月,且不生育.強磁場對生命的影響,果蠅生活在3000-4000奧的磁場中,會發生變異,生下"子女"頭身的樣子,會發生畸形改變,這種現象叫"磁致變異".適量磁場對生命的影響.1735年出書的<<格致境源>>中提到"益眼者,無如磁石,以為盆枕,可老而不昏."有人實驗,麻雀在比地磁場稍高一,二倍,即0.6-1.7奧的磁場中生活2-9小時,在大多數情況下,活動能力增加2-4倍.重慶醫學院用磁場治療菌痢,發現磁療比氯霉素、痢特靈一類抗菌藥物效果好.根據觀察,白細胞在磁場作用下,格外活躍,吞噬能力增加(3-4)倍.近年來,國內的實驗證明:適量的外加磁場對機體內胰蛋白酶、膽堿脂酶等多種酶,均能起到激活作用,磁場無論對血液循環的增強,神經體液的調節,都起良好的作用,磁療對神經系統特別是鎮靜安眠上,有良好作用,磁療有明顯的消腫、止痛的作用.
以上僅僅列舉磁場對人體產生的良好作用,實際上人體產生的場物質是十分復雜的.充分利用各種生物場對人體生命活動的影響,將大大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如古代就有的熨燙療法、灸法等,現代流行的頻普治療儀、代替針灸的激光治療儀、氣功外氣治療儀、紅外治療儀等等,隨著科技的進步,這類儀器種類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
氣功外氣療法也是利用這個原理,給人們治病,氣功師發出的十分復雜的,對人體有益的生物場也就是外氣,作用于病人體,使患者的組織細胞重新恢復活力,抑制病態亢進,間接影響生物電運行,恢復生物電平衡,疏通經絡,達到治病的目的.有經驗的氣功師還可以感應病人因疾病產生的異常生物場診斷疾病(17).但是氣功師發放外氣是以消耗自身營養物質為代價的,發放過多將損害自身的健康,因此不能大量使用.
人體在新陳代謝的生命活動過程中,同時產生十分復雜的場,這些場又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起推動作用,適宜的場可以促進人的新陳代謝,增進人體的健康,不適宜的場可以損害人的健康.運用這個原理,人們將不斷探索人體生物場的構成,發明更多的,產生類似人體有益生物場的儀器為人類服務.人們將發明一種能產生各種有益生物場的儀器,人們只要經常接受它的照射,就可以增強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力,達到治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開創醫療保健的新紀元.
15.經絡生物場學說與種植業和畜牧業關系.
動物的身體中也有類似的經絡循環系統,所以經絡生物場理論同樣適合于動物,近十幾年,電針技術在獸醫臨床上也很活躍,電針麻醉已成功地開展起來,電針對獸醫來說有更大的實用意義.電針的適應范圍在擴大.豬的高熱癥、豬牛羊不孕癥、牛羊前胃疾病、牛羊四肢病、以及馬騾的各種炎癥等五、六十種疾病,電針有效率多在80-90%以上.特別是豬的感冒、豬腸炎、仔豬白痢、牛羊前胃遲緩癥和馬騾淋巴外滲等,效果更為顯著.有人在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時,做對照觀察,認為電針效果優于手針和藥物.如果給牲畜經適當的場的輻射如磁場,將更加有利于牲畜的生長發育、治病保健.有人實驗給四只家兔后腿上,各綁敷一塊場強100GS以上的小磁片,每兩周稱重一次,與不綁磁片的四只家兔對照,體重增長速度,明顯地高于對照組.
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也產生微量生物電和生物場,場物質如電磁波,輸送水分時產生的聲波等.198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祝總驤在植物果實上實現了低阻線和高音線,其寬度為1毫米,而且和人類、動物相同,低阻線和高音線,完全密切的重合在一起.形成類似人體的經絡線.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報道指出:針刺對植物的生長有重大影.
科學家還發現給植物聽適宜的音樂,可以大幅度提高產量,如給植物施放適當的磁場、超聲波、微波輻射,氣功師發放的外氣,也可以增加產量,美國科學家在四十年代就發現采用適量電流刺激植物,可以大大促進植物生長.
因此,適量的電和生物場,同樣可以促進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提高其產量
.16.經絡生物場理論學說前景與展望
錢學森在八十年代就指出,生命科學中隱藏著一個謎,這個謎的破譯將使人類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并敏銳的指出破譯這個謎的鑰匙可能就是中國的經絡學說、氣功理論.
經絡生物場理論應用于診斷治療: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產生了生物電流,人體一旦得病,生物電流就會出現變化,因此通過監測生物電流的細微變化就可以診斷治療疾病:例如**中谷氏在研究各種疾病與有關經絡穴位皮膚電阻的關系時,也發現左右經絡穴位電阻失衡現象,而通過針刺,可以糾正這種平衡,達到治療的效果,這就是著名的"良導絡調整療法."西德的VOLL應用低壓低頻電測儀測定十二井穴的電阻,以診斷臟腑器官,甚至其中某一局部細微的疾病,并進行電針治療,稱為VOLL氏電針療法.(2)國外還使用一種叫"阿爾法刺激儀"用的電流很弱,是安培的百萬分之一.接近人體本身的電流,并用方形波用極低的頻率工作,廣泛用于祛除病痛.通過監測全身體表低電阻點,可以診斷疾病,如耳穴、手穴診病等,觀測新大郄穴,可以普查癌癥.所以利用經絡穴位生物電的變化規律,可以為現代診斷學開辟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通過監測人體產生的生物場,也可以診斷疾病:如人體的心、肺、腦等會產生"極弱磁場".精確測量出這些磁場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就稱為"心磁圖"和"腦磁圖",這對診斷疾病和研究病變機制很有幫助.(1)科學家還發現人體產生極微弱的光,光強度隨身體狀況的改變而改變.有經驗的氣功師通過感應病人產生的場可以診斷疾病.運用這些原理,將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新的方法.
根據適宜直流電中的陰極直接作用于骨折和傷口處,可以促進骨折和傷口愈合的原理,發明一種儀器,能把適宜陰極電作用于骨折或傷口處,促進和加快骨折或傷口的愈合,增加再生能力,運用于競技體育,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中醫藥、氣功、按摩、針灸都是使生物電重新恢復平衡作為治病原理.所以,氣功、按摩、針灸、理療將上升到與中醫藥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些醫術將會煥發出新的光彩,人們發明的醫療、理療儀器可直接使生物電恢復平衡達到治病的目的,如前文提到的"良導絡療法"VOLL氏電針療法等,人類不打針吃藥就可以治愈大多數慢性疾病,再加上給人體施加各種有益的生物場輻射,將極大地促進組織細胞的生命活力,人類的壽命將大大延長,有望延長五至十年,人們將變得更加青青健美,平均年青十歲.
經絡生物場理療理論與特異功能關系密切:當人體消耗營養物質產生極強生物電和生物場時,就出現特異功能,祝總驤在<<針灸經絡生物物理學>>一書中報告相當普遍存在的"非眼視覺",是在兒童群中的一種常見的特異功能表現,很多實驗已經證實,受試者在圖像識別的過程中,首先在如手心、足心、腋下等產生明顯的循經感傳線,只有當這條線到達額部以后,才能出現圖像的識別,如果在循經的感傳線施加壓力,感傳受阻,則圖像識別也往往失敗.1981年作者對10例有非眼視覺的兒童進行隱性循經感傳線測試時,皮膚變化的觀察,他們無一例外地觀察到叩擊隱性感傳線時,線上發生復雜的形態變化.(18)有的特異功能人產生的生物場可以使物體致動,如氣功靈子術的靈子致動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樟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范良藻,讓三個兒童的意念活動產生壓電效應,獲得成功.相當于用手指輕彈壓力傳感器,作用時間10秒300克的作用力.北京師范學院林書煌拆掉座鐘的主
動力系統,裝上光敏元件,光源,叫特異兒童離體撥鐘,證明特異者人體輻射是脈沖型,時間長1秒多,短的1到100毫秒.脈沖最多可達到10余次,持續時間6-7秒.輻射功率相當強,使鐘的指針急轉,功率在100毫瓦以上.(19)還有其他一些特異功能.運用經絡生物場理論指導特異功能實踐可以使人體開發出種種特異功能,發掘人體潛力.
運用本理論指導氣功鍛煉,可以治療疾病.供少數人如運動員、軍警等練的硬氣功可以鍛練得人力大無窮,周身上下如銅墻鐵壁,經得起刀砍斧跺,不傷分毫,大幅度提高人體的潛力.因此,目前人們掌握的氣功只達到初級階段,大有潛力可挖,
少數功夫深的,就可以出現特異功能.
通過給植物生物電場刺激,可以大大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提高產量.1988年山東省農科院蔬菜所黃瓜組做了氣功外氣處理黃瓜種子的試驗,發現對產瓜量有影響。在此基礎上,1989年再次實驗進一步證實了試驗結果可靠。1990年南開大學生物系兩位教師也實驗過十幾株接受外氣的黃瓜秧結實明顯多于對照組.1992年又做了一次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氣功外氣或氣功水均可促進黃瓜的生長、發育與結實。氣功的效應是存在的,氣功的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探討。氣功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是很有前途的。據《江南晚報》8月23日報道,無錫對“物理農業”技術的引進,開發裝備和試驗已近兩年。初步形成了系統應用聲,光,電,磁的技術,履蓋土,水,種子及病蟲害防治的技術理念和實施路線,并在桃,梨,西瓜,葡萄等水果和黃瓜,青菜等蔬菜上進行了試驗。結果標明,新技術促進農作物増產幅度在15%-30%以上,水果的糖度提高2到4度,結出的果實比以前大得多,最大的桃子400克,梨600克。濱湖區夏家邊蔬菜園藝中心去年底設置了一臺“音響”后,大棚內的荷蘭小黃瓜聽了“音樂”后,長出的個子比試驗前明顯大,產量提高30%以上。該場一片西瓜地應用空間放電技術,通過植物體內電位差的改變,含糖量增加2度,產量增加17%。還有中國宇宙衛星搭載植物種子,接受宇宙射線輻射,進行品種改良的報道.說明適當的生物場和電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運用經絡生物場理論,可以促進動植物的生長發育,使農牧業產量增高,效益增大.將會消除人類的貧困和饑餓,生產的農產品將吃不完.總之,運用經絡生物場理論,通過廣大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轉化為生產力,前景將是極其誘人的.國民生產總值有望提高一萬億。人類的平均壽命有望再延長十年,每人年青十歲。
參考文獻:
1. 湖南省干部療養院 陳植<<磁療法>> 湖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0年
2. 中醫研究院 季鐘樸<<針灸研究進展>>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0年
3. 上海市氣功療養教研組 <<氣功療法講義>> 科技衛生出版社 1958年
4. 山西太原第二人民醫院 王寅 <<氣功外氣療法>>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8年
5. 劉國隆 <<生理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年
6. 劉冠軍 <<針灸學>>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6年
7. 殷鳳禮 <<西醫內科學基礎>>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年
8. 車離 <<中國醫學史>>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6年
9. 郭振球 <<中醫診斷學>>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6年
10.李德新 <<中醫基礎理論>>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6年
11.杜昌華<<脾胃論>> 氣火關系學說在兒科的應用 <<遼寧中醫雜志>> 1985年6期
12.時毓民 顧文華 陳銳群 張夏英 鄭鏡娟<<陰虛小兒紅細胞的鈉泵活性的變化>>
<<遼寧中醫雜志>> 1984年1期
13.湖南中醫學院 吳潤秋 <<中醫學導論>> 1985年
14.孫孝洪 <<鎮驚息風方藥的研究近況>> <<遼寧中醫雜志>> 1985年10期
15.何智明 黎偉勛 詹劍虹 <<針刺提插補泄對脾胃病患者胃電圖的影響>>
<<遼寧中醫雜志>>1985年4期.
16.劉正山 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氣功與科學>> 1996年10期.
17.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 陳厚柏 <<腫瘤病氣的體表證象及氣功檢查>>
<<按摩與導引>>1980年3期.
18.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祝總驤 郝金凱 <<針灸經絡生物物理學>>
北京出版社1988年
19.唐坤國 陳治親 <<中國天目功功法>>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