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动作大片在线免费看排行榜/www.日韩精品.com/日韩精品午夜/国产91视频免费看 - 精品国产一二三

淺議太極拳對慢性病患者的作用

類別:亞健康狀態 更新時間:2010-12-12 瀏覽次數:6054 中醫太極網

作者:何宜忠 鄭軍  來源:武當雜志

  太極拳是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我國廣為流傳。數百年的實踐證明,它是健身與防治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康復手段。
  太極拳為什么能夠防治慢性疾病?
  首先,太極拳是建立在養生保健的基礎之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教在探索宇宙自然本質上,在討論人的生存意義上,都力求實現人與自然規律的相合。所以,三家的哲學觀有很多相似之處。如譚大江先生在《武當內家派述秘》一書中所說,太極祖師張三豐持“三教圓融說”而創立太極丹功體系,其意義也在于此。他認為,儒釋道三家在對待具體的人生生存行為上,所選擇的目標卻各有不同。儒家講“治世之學”,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釋家講“解脫之學”,提倡“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要免除輪回之苦,修出一個脫離肉體而永恒存在的圓融靈魂;道家偏偏與二者不同,他們講“長生之學”,提倡“長生久世,飛升成仙”,希望生命永存,靈魂不滅。張三豐所持“三教圓融說”,其實是站在道家立場上,吸收別家可取的理論,和某種階段上可取的別家修為方法,來為道家所用。它的太極丹功體系就是圍繞長生之學的宗旨而創立的。
  
  他還認為,道家丹功的次第驗證,大致可分為除病、健身、益壽、延年、長生、成仙,六個階段,層次效益。對于“長生、成仙”,我們可以探討。然而,道家功的前四個階段層次的效益,作為基礎功夫之驗證,這確是歷來有目共睹的。正因為如此,道家丹功就有因人施教的可普及性。道家自己要追求長生成仙,同時也有普救眾人的宏愿。他們傳播丹功,卻并不苛求天下人都能修成不死之仙。他們認為,不長生可以延年,不延年可以益壽,不益壽可以健身,不健身可以治病,學了總有好處。所以,張三豐創立的太極丹功體系,就把動功部分的太極拳(包括形意拳、八卦掌等)作為可以普及的功夫廣泛傳播于民間。并開宗明義的指出,道家推廣普及內家拳法,“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圖技藝之末學”。
  太極拳作為丹功修煉的運動形式,采太極圖勢之圓柔連貫,陰陽合抱之勢為運動原則。運動中,手、眼、身、步法,動作協調,與呼吸吐納,神意內守有機結合。這樣,使形體外動,意識內靜,動靜結合,以靜御動,內外兼修,以內制外,虛實相間,虛中求實,以意導氣,以氣動身,身動圓活,如環無端,從而疏通經絡,氣血流暢,遍達周身,充分體現“太極”本意,激發協調人體自身的陰陽氣血,使內氣發于丹田,復歸于丹田,丹田氣充,腎精內蟄,神氣內斂。太極拳所以能防治疾病,健身益壽,道理即在于此。


  根據中醫陰陽、經絡、氣血學說,論證太極拳有“十大保健作用”。太極拳的十大保健作用有以下十點(并附圖解于后)。
  強心:心情安定,神志清明,血循流暢,排汗正常,語言流利,血色紅潤。
  養肝:肝氣條達,情志舒和,養血助脾,調氣降火,熄風潛陽,強筋明目。
  固腎:陽氣旺盛,陰精充實,行動輕捷,二便調和,骨強齒固,發澤耳聰。
  益腦:髓滿充實,精神飽滿,思維敏捷,記憶力強,開發智力,延緩衰老。
  健脾:運化水谷,生化氣血,消化力強,飲食增加,肌肉充盈,四肢靈活。
  補肺:呼吸通暢,升清降濁,脈氣旺盛,氣血流暢,皮膚致密,毛發光澤。
  調氣:臟腑調和,經絡通暢,氣運血行,血運氣足。
  和血:氣機調達,血脈活順,精力充沛,抗病力強。
  煉性:陶冶性情,鍛煉意志,堅強沉著,樂觀開朗。
  怡情:耐心細致,從容溫和,做事有恒,進取向上。


  運用現代醫學理論知識,從生理、生化和免疫等各方面進行研究證實,太極拳在健身、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作用機理如下:
  太極拳采用意識和運動相結合的鍛煉方法,它不僅是肢體運動,而且更強調用意。打太極拳時,要求以意導體,精神集中,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這樣就能排除其它雜念的干擾,專注于指揮與調節全身的活動變化,使神經系統活動過程的均衡性、靈活性和自我意識控制能力得到加強,傳遞信息的速度與準確性得到提高,從而改變了神經系統的功能。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與支配下完成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能使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活動增強,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太極拳的保健價值就在于此。
  打太極拳時,大腦皮層運動中樞和第二信息系統建立了興奮中心,而大腦皮層其它區域則處于抑制狀態,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這對慢性病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大腦的充分休息,能抑制皮層的病理興奮灶與病灶部分的惡性反饋聯系,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使內臟器官的病變得到修復與改善,病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所以,經常打太極拳,能收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太極拳的特殊鍛煉價值,還在于它能起到調節心理機能的作用。練拳時,要求消除雜念,心靜,能緩解精神緊張的不良刺激。練拳時,周身舒適,內心暢快,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人體會因精神得到優化而產生一系列良性生理反應。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長期受不良精神因素影響能降低人的健康水平,甚至患病,現代有80%的疾病都與不良的精神因素有關。因此,通過打太極拳,調節人的情緒,對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太極拳是一種輕松柔和、連綿不斷的勻速運動,這種運動屬于有氧運動,長期打太極拳能使心跳緩慢而有力,提高心臟功能,改善心肌營養,促進血液循環,對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有明顯作用。
  打太極拳要求“虛胸實腹”。“虛胸”能給心臟活動以充分余地,使心肌放松,容量增大,排血量增多;“實腹”有助于下腔靜脈血液流回心臟,減少瘀血,減輕心臟負擔。打太極拳要求放松,能使肌肉組織的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增多,口徑加大,保證肌肉供血,有助于機體物質交換,保證內環境的穩定。
  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自然結合,采用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相配合,可加大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使肺泡通氣量增大,氣體交換得到改善,因而呼吸器官功能得到提高。經常打太極拳,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系統各種疾病。太極拳的腹式呼吸使橫膈膜上下起落的幅度加大,使胃、腸、肝、胰得到良好的按摩,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腺大量分泌消化液,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保證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有效地防治消化系統疾病。
  打太極拳要求以腰為主宰,全身節節貫穿,一動無有不動,對骨骼、肌肉和關節亦有良好的影響。根據觀察,堅持打太極拳對脊柱的形態和組織結構有良好的作用。骨質疏松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其原因是骨組織細胞不活躍,不能生成骨的蛋白基質,能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質變松,容易產生畸形,關節不靈活。因此,經常打太極拳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
  據此,我們可知太極拳在治療慢性疾病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可以使機體的新陳代謝得到改善,提高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調節血壓、血糖、血脂,可達到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肥胖癥等老年常見的慢性疾病。太極拳是一門身心修養之學,對人們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一些慢性疾病來說,是一種最理想的,必不可少的運動康復手段。希望太極拳能夠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運用、推廣,充分發揮它的養生保健價值,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健身強體的目的。

 

微信掃一掃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