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动作大片在线免费看排行榜/www.日韩精品.com/日韩精品午夜/国产91视频免费看 - 精品国产一二三

論太極拳運動處方對中老年人高血壓病的應用與生理意義

類別:循環系統 更新時間:2010-12-12 瀏覽次數:5916 中醫太極網

 

陳葉坪1陳元武2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085(2007)12-0075-03
【摘要】太極拳作為運動處方對高血壓病的防治得到科學論證,對心臟血管和呼吸系統功能、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具有良好的影響,改善人體微循環;對物質代謝、消化系統的影響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血壓病;太極拳;運動處方;生理作用The applic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which gets sick to the middle-aged person and old person

hypertensionChen Yeping1 Chen Yuanwu2
【Abstract】The Taijiqua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which gets sick to the hypertension obtains the science proof by the Taijiquan movement preion as

the movement preion, to the heart blood vessel and the respiratory system function, the skeleton, the muscle and the joint activity has the good

influence, improves the human body micro circulation; To the material metabolism, the digesting system influence all has the positive promoter action.
【Key words】Hypertension sickness; Taijiquan; Movement preion; Physiological action“

      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養怡之福,可以永年”。健康長壽是古今人類夢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幾千年來,人們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長壽的秘方,生、老、病、死的發展過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把人們帶進了缺少活動的安逸狀態。當人們盡情享受現代文明成果之時,因缺乏運動而造成的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卻悄然而至。因為營養不當、運動不足、過度煙酒導致疾病的主要原因,給人類健康投下了陰影。在人類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的今天,據中國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教授介紹,在我國,由高血壓導致腦卒中風病人超過150萬,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家庭、個人的負擔更是難以估計,人們已經認識到高血壓對身體健康和壽命的威脅。
      有關長壽者的資料分析結果表明,百歲壽星中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無高血壓的人,壽命與高血壓的血壓增高的程度成反比的規律,迄今已很少有人置疑。對于高血壓病的治療,醫學界的專家們認為,對己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堅持有效的康復醫療措施,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保護勞動力,減輕社會負擔。(世界高血壓聯盟)建議醫生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體育鍛練,制定詳細的運動處方,國外較多應用步行、體操、游泳等運動方式。我國也大力推廣民族傳統項目,并獲得較好的療效,太極拳是中國傳統養生之道,流源遠古。現代醫學也證明太極拳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醫療作用。《黃帝內經》對此進行了科學總結:是以動養形,以靜養神,動靜兼統,形神共養,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技智延年,防病趨邪的練功方法,目前太極拳已被廣大中老年人所接受。


1高血壓病的現狀及特點
1.1高血壓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相當普遍。從中年開始走向老年后的老化表現,是一種必然的和無害的疾患。調查表明對平衡膳食、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知識還不夠普及,攝食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過多,體力活動減少,生活節奏緊張,吸煙、飲酒無節制,遂使心血管病成為目前發展中國家的一個主要死亡原因。預測心血管病將在亞洲、拉美、中東和非洲的某些地區大規模流行。印度1990年非傳染性疾病占總死因的29%,據預測至2020年將升至57%。中國將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年后,心血管病將在發展中國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腦卒中和冠心病。但近20年來,許多研究證實了其危害和嚴重性,說明它既不是生理活動的自然發展,也不是機體老化的必然現象,而是一種由于大動脈硬化,外周阻力增高及有排納功能降低等所引起的清理改變。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使心血管病死亡機會增加2~5倍,并發癥腦卒中的發布增高32.5倍。我國高血壓病的最后結局,70%為腦卒中,20%為心臟病,10%為腎臟病變。高血壓患者死亡率比正常人多2倍,預期壽命減少約15年。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在高血壓個體中有聚集現象,男性明顯高于女性(P<0.01)。

綜上所述,我們有充分的依據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高血壓病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幾乎與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關系。


1.2老年性血壓病理變化特點:①老年性高血壓病以收縮壓升高為主,這種單純收縮壓增高的老年病人,據統計在我國約有1000人方以上。因為老年人動脈硬化較為嚴重,動脈順應性降低導致大小動脈血管擴張不難,故當心臟收縮排血時血壓會達到較高水平。②老年性高血壓病多半有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故合并心肌梗塞、心腦血管意外多見,并且死亡率較高,容易在輕微的誘因下誘發腎功能衰謁。③血壓波動幅度大,尤其是收縮壓,過高的收縮壓易導致腦血管意外發生,誘發心衰、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掙死發生。由于年齡大感覺不靈敏,故自覺癥狀常不明顯,容易忽視病情,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發生。中年時期,人體機能已開始衰退,潛在的疾患會有一些臨床表現。為防患于末然,必要的衛生保健、運動體療,是預防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2防治高血壓的運動處方
國內外的治療經驗肯定,運動療法是高血壓病的有效輔助療法,運動治療的生理主要是作用大腦皮質和皮質下血管運動中樞,使血壓下降,據國外實驗報告,醫療體操,可改善高血壓患者血管代謝,改變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狀態,使血壓正常。有人認為,骨骼肌經訓練后,對未稍血管的適應性有所改變,從而起到降壓作用。高血壓病康復體育的運動類型的選擇要以有氧代謝運動為原則。要避免在運動中推、拉、舉之類的協力性力量練習或憋氣練習,應該選擇有全身性的、有節奏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監視的項目,較適合高血壓病康復體育的運動種類,如:①健身快走:簡單易行,隨意性,易推行。②慢跑:又稱健身跑。德國學者阿肯在提出“長、慢、遠”的現代健康跑步方法以來,慢跑活動列為有益健康,抗病延年的手段。被人們視為“有氧代謝運動之王”而風行全球。③爬樓梯、游泳、自行車、郊游等。
研究表明,太極拳作為高血壓運動處方動作柔和,肌肉放松且多大幅度活動,思緒寧靜從而有助于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練完一套簡化太極拳后,收縮壓可下降1.3~1.2kPa(10~20mmhg),長期練習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安靜時收縮壓的平均值約比同年齡的中老年人低2.7kPa左右。太極拳運動處方實驗表明:對臨界性高血壓、I、II型高血壓病患者,快發正常血壓或降低和穩定血壓職到有效作用,減輕患者頭痛、頭暈、乏力、失眠等不良癥狀,減少患者服用降壓藥用量,增強機體應激能力,消除緊張情緒。同時觀察中老年婦女練習太極拳運動處方對月經周期的影響,延長絕經期,減少更年期癥狀,養顏健體,達到益壽延年的功效。對此我們還在作進一步的實踐與研究。


3太極拳運動處方的生理作用
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文化民族,祖國傳統醫療保健淵源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東漢醫學家華論模仿禽獸的動作,創編“導引術”、“五禽戲”,歷代廣為流傳。“五禽戲”從整體看,可運動形體、流通血脈,通利關節和調整臟脈功能;以虎戲強防,有益氣之功;以熊戲養肝,藏血理氣;鹿戲健脾益胃;鳥戲養心,益血脈,用以養生,調和血脈,平衡陰陽平衡,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作用。近年來在群眾體育中廣為流傳的太極拳,是我國傳統康復醫學領域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療手段之一,其具有悠久的歷史,經過世代相傳,不斷創新,集中了我國古代健身運動的精華。
太極拳運動自始至終貫穿著陰陽、動靜、虛實的理論,是一種順應自然的強身治療方法,它將導引、吐納納入其中,要求呼吸、意識、動作三者緊密結合,達到內外合一、陰平陽秘、渾然無間的境地。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舒展流暢,姿勢協調,靜心松體,圓活連貫。十分適合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復保健,故有健身預防養生壽老、祛邪療疾之功效,與國外流行的快走、慢跑、蹬樓梯、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同功之意。


3.1太極拳對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的影響: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過反復地纏繞旋轉,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旋轉,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并增加收縮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質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3.2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3.2.1就太極拳動作的組成來說,它包括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循環,減少體內淤血。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呼吸運動同樣也加速靜脈的回流。太極拳的動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識地使呼吸與動作適應,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與淋巴的循環。
大權在意念集中,呼吸配合,以意導動,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特別是通過調節血管運動中樞而促使血壓下降。此外,還可改善植物神經的功能,太極拳鍛練時的入靜狀態,可明顯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而有利于降低血壓。
3.2.2太極拳動作協調,剛柔相濟,可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腦血管的供血,降低外周祖力,從而使血壓降低。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增加肺活量,增強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心肺功能的改善辦有利于高血壓病人的康復。再則,太極舉動作連貫,徐緩、圓活、勁力完整,可促進機體代謝,調節血脂水平,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中老年人練習不受體力和能力的限制,亦有利于改善高血壓患者的預后。
3.2.3太極拳運動有益微循環: 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環。人體僅靠心臟有限的收縮力,不可能將血液送至各個組織和細胞,還必須依靠血管自身的節律性的運動。微血管的這種自律性運動與心跳并不同步,起著第二次調節供血的重要作用,被當今醫學界稱為人體“第二心臟”。
      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現代醫學已證明:人體步的衰老、高血壓、糖尿病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著密切關系。毛細血管內凝血引發微血栓形成時,可能會堵塞肺、肝、腎、腸、心、腦等許多器官的血流,造成細胞機能和代謝嚴重紊亂,甚至發生變性壞死。“衰老微循環理論”認為:人體微循環障礙是導致衰老的主要原因。人體的毛細血管微循環不通暢,會逐漸引起組織臟器的衰老。而微循環功能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其中尤以50~60歲最為突出,是多病和衰老的危險年齡。所以微循環的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志。
      微循環學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但在清代太極拳家的著作中,許多論述與微循環學理論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人體毛細血管縱橫曲折遍布全身,微循環也隨之無微不至,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把人體的氣血通道比喻為“九曲珠”,“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王宗岳在《十三勢行功歌》中提出“氣遍全身不稍滯”,都是講人體的氣血流動應當暢通無阻,無處不至。
  人體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橫截面積上約分布兩千條毛細血管,在靜息時,毛細血管大部分主動關閉,約有20%處于開放狀態,只有在需要時,關閉的毛細血管才被激活,參與微循環。比如,人們進餐后,消化道毛細血管“閘門”開放,胃腸道微循環加快;人們在思考問題時,腦部毛細血管被激活,大腦微循環加快。
  當人們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或隨著年齡的增長,毛細血管的血流不通暢,產生微循環障礙,就逐漸引起許多疾病和機體的衰老。我們在習練太極拳時,通過身體的伸縮旋轉運動和內氣在周身各個部位的暢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促進微血管的自律運動,加速微循環。
  太極拳主張“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強調體內氣血的暢通。太極拳理論中所說的“氣”,不是呼吸之氣,因為呼吸之氣只能在肺部活動,它指的是人體的“內氣”。只要練功得法,經過一定時期的練習,在行拳時就會產生出“氣”的感覺,如手指有脹、熱、飽滿感,腹腔內氣流咕咕作聲,有蟲爬蟻走樣刺癢的感覺等等。以上的感覺,實際上是人體氣血循環加快,毛細血管擴張,也就是微循環加速的外在表現。
3.3太極拳對體內物質代謝的影響:據有關資料顯示,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得良好的。有報道說,老年人鍛煉5~30分鐘后,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這樣動脈硬化的癥狀也會大大地減輕。
3.4太極拳對消化系統的影響:由于神經系統活動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統的職能活動,因此它可以預防并治療某些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的疾病(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此外,呼吸運動對胃腸道起著機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練太極拳是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同時協調地運動,它要求“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是合乎生理規律的。由此從醫學的觀點上來看,它是一種很好的醫療保健體操。


4小結
中國養生之道,流源遠古。《黃帝內經》對此進行了科學總結,以動養形,以低養護,動欽表練,形神共養,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益智延年,防病趨邪的練功方法,既全面,又科學,效果極佳。現代醫學也證明太極拳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醫療作用,是一項理想最具有神效的養生手段。太極拳已被廣大中老年人所接受,在我國各地城鎮公園相當普及,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強身健體降壓之良好效果。體育管理部門還應大力推廣與普及,中小學的體育教學還可加大教學力度,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運動概念,做到年少時健身,年老時延壽。弘揚民族優秀傳統項口、繼續和發揚民族文化,表世紀全民健身,我們將任重而道遠!
4.1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我們知道,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練太極拳時,首先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有雜念,即要“心靜用意”。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排除了大腦其它思緒的干擾,專注于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機能的變化和協調動作,使神經系統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4.2練習動作需要“完整一體”,從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連貫,綿綿不斷。同時,由于某些動作比較復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與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間接訓練作用,從而達到強化大腦的調節目的。
4.3不僅如此,太極拳對延緩衰老作用顯著,使太極拳過程中,精、氣、神共濟,由于丹內轉、氣沉丹田,提肛活腎,活腰壯腎,斂臀圓檔,臟腑揉搓和擠壓等活動,使生殖系統,尤其是男性睪丸和女性卵巢不斷得到鍛練,提高其功能,經絡疏通、氣血暢流,獲得營養,同時泌尿系統的功能也得到提高,歷代拳家皆以太極拳作為養生手段,練功習拳,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健康,防治疾病,益壽延年,故云“詳推用意并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參考文獻:
1亞健康
2張太平.精神病人被約束后的心理反應和護理要點[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3.91:110~111;健康報.《健康報》.990225
3高血壓的現狀與流行趨勢
4陳葉坪
5黃復元.太極拳有益于人體微循環.項陽、竺清渝、王寶恩.臨床分析.首都醫藥.2000年第3期第7卷

作者單位:432000湖北省孝感學院1
430000湖北大學體育學院2

 

微信掃一掃

微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