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偏癱患者康復
太極是老年朋友最適合的運動之一,而對中風后偏癱行動不便患者,坐在輪椅上、病床上能做的“中風太極”能幫助早日恢復活動能力。
中風是心腦血管疾病所引發的疾病。中風之后,常造成全癱、偏癱等不良后果,造成患者運動能力下降,出現說話不清、走路不穩,無法自行吃飯等大問題。此時,患者需要康復治療,以便早些恢復活動能力。那么,中風患者適合哪類康復運動呢?耍耍太極是不錯的選擇。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醫師高聰教授說,中風后的康復治療很重要,在臨床中,中風康復的治療手段有針灸、按摩、超短波理療等,而運動則需要貫穿于整個中風康復的始終。“中風太極”則是專門為中風患者量身定做的。
她說,“中風太極”由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太極功”改良而來,動作簡便易學,有些動作僅僅是翹翹腳,握握拳,能促進氣血流通,打開患者穴位。這些動作通過能活動的手,帶動不能活動一側,幫助患者逐步恢復活動能力,以及養成運動習慣。因中風而住院的患者,只要醫師判斷其生命體征穩定,肌力達三級以上就能在護士的帶領下練習。
高聰說:“中風后的一個月為急性期,此時適合的中風太極為‘急性期十式’,目的是打開經絡,運行氣血;中風后的2~7個月為康復期,適合的太極有‘康復期太極進階篇’。”這兩種太極的動作多是坐著就能完成。而動作難度最大的“預防中風二十四”則適合所有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人、肥胖、高血脂癥、心臟病、曾經發生過中風者,這類人是中風的高危人群,需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預防中風發生。
該神經內科一區護士長莊紅花告訴記者,2010年,廣醫二院神經內科護士長專門赴該醫院學習太極功,并獲得授權于該醫院運用,并在國內首先提出“中風太極”這個概念。目前,在臨床已經推出一個多月時間,在100個病人中試推廣,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系列運動,偏癱者的吃飯、走路、走路不穩等問題有明顯改善。
這項運動以3個月為一療程,患者每天可以活動2~3次,一次只需做15分鐘左右。但患者們在醫院學會動作后,回家堅持練習,作為終身運動。這項運動是免費推廣的,患者、及患者家屬可前往醫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