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極拳從無極開始,無極是思想準備,思想集中后(不可分散),分陰陽即是太極,陰陽是交換相濟的,一個身體半身是虛的,半身是實的。例如:虛實各有五十斤,虛的是氣,實的是勁,虛的五十斤氣交給實的,則實的就成為了一百斤,這樣講虛的半邊豈不是空無所有了呢?不是,而是與此同時實的半邊也有五...
按:蔣玉堃,杭州人,南京中央國術館優秀學員,著名武術家。他7歲隨舅父習武,14歲拜韓慶堂為師,學少林拳及摔跤。1930年進浙江國術館從楊澄甫專心習練太極拳、劍,得真傳。1933年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中央國術館深造。得劉百川、姜容樵、黃柏年、龔潤田、楊班候等親授,成績優秀,受館長張之江的賞識。此外他...
1、許多近現代的太極拳名家并不長壽,太極拳真的能祛病延年嗎? 答: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強身健體是任何體育活動的首要目的,太極拳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太極拳在產生與發展過程中,經過先人們不斷摸索,修練時強調順應人體構造與功能上規律運動,能夠促進人體內部功能按照自身規律正常有序運行,故不僅能夠增長...
一、不可自專自用,固執不能。專求力則凝滯不靈,專求重則圓轉不活,專求氣則拘泥不通,專求輕神意渙散。身外形順,無形中自增力感;心內中和,無形中自增靈感。練至功行圓滿時,凝神于丹田則身重如山,化神成虛靈則身輕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不思可得,無形而生成神奇,...
黃河從小浪底出山之后,一下子沒有了約束,洋洋灑灑,恣肆東去。在詩圣杜甫故居門前,洛河從西南奔騰而來,擠過邙山豁口,硬生生插入黃河。洛水清,黃河濁,二水相觸,激起一個巨大的漩渦,那漩渦翻卷著,又形成兩股巨大的回流,恰恰是一幅鮮活的太極圖。據說,在飛機上看得尤...
太極拳的剛柔,在陳長興、陳鑫《拳論》中,已有詳盡精辟的論述。但有些太極拳習練者對它的內容把握不準,未能正確理解,致使在太極推手中出現如牛之相抵的現象,大多數人都以拙力相待,不知“己根欲固、彼攻愈烈,自然之理也”。與太極拳以柔克剛、剛柔相濟之理相悖,背道而馳,失去太極拳不丟不頂,內...
學拳回憶錄一文,系已故太極拳家洪均生先生所寫。文中雖然紀實跟隨陳發科先生學拳經過,但實際上是一篇指導學拳、練拳和提高技藝、弘揚拳品的武藝著作。 洪師在文中把陳式太極拳的理與法,練與用講得十分透徹,可謂言拳法不言之妙;傳拳家不傳之秘,堪稱為闡述陳式太極拳法,...
怎樣認識太級拳和怎樣進行練習 一般練太極拳的習慣于緩慢和不發勁,乍見陳家溝與我們所練的拳,往往驚異懷疑,以為這是外家拳,也有認為這種拳動作快而有發勁感到興趣(多數是青年 人)。一入手就從快和發勁方面注意,練的不圓,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雖然沒學過,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勁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