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血戰黃河灘 舍身保桑梓
崇禎九年七月的一天,半午時分,一隊鄉兵出溫縣城南門,急匆匆往黃河灘趕去。為首一人,有三十六、七年紀,虎背熊腰,偉岸長身,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武之氣。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陳王廷。
陳王廷向以保鏢為業,何以又入了鄉兵隊中?
原來,崇禎七年,懷慶府通判吳從誨署溫縣事,堅請陳王廷出任鄉兵守備,保衛桑梓。王廷慨然應允。此時,清兵叩關日緊,李自成、張獻忠等在陜西一帶起事,明王朝內外交困,大廈將傾。偏偏老天不佑明祚,連年不是水荒,就是旱荒,百姓無食,哀鴻遍野,嗷嗷于道。朝廷又減裁軍晌,兵不得飽,往往亡命山谷,聚而為盜。黃河南岸山中,聚集大股土寇,常常渡河而來,騷擾溫縣百姓。王廷帶領鄉兵,兩年間與土寇大小數十戰,直殺得土寇聞風喪膽,輕易不敢來犯。
這天,王廷又得到報告:河南土寇又來搶掠糧食。王廷忙點五十名鄉兵,親自率領,直奔黃河灘。待他們趕到,土寇已經洗劫了幾個村莊,剛剛逸走。王廷一聲令下:“追!”
追出有三五里地,遠遠便見百余名土寇已到渡口。河邊,停著幾只大船,土寇中有認得王廷的,慌忙道:“陳王廷來了,快走!”“哪里走!”王廷一聲怒喝,刀尖一指,殺了過去,真是虎入羊群,碰著傷,遇著死,頃刻間,砍翻十數人。再砍時,卻見刀不入肉,急看時,卻見刀刃翻卷,如刀背無二。這一緩之際,一個土寇的刀尖已是搠到胸前,王廷略一移身,展手抓住土寇腕節,只一擰,那刀已握在了他的手中,“去罷!”王廷一聲喝,他的那把鈍刀,早從土寇的前胸貫至后背。眾土寇哪個還敢上前?紛紛逃避,眾鄉兵殺將過去。這些鄉兵平時受王廷訓練,個個身負武功,轉眼間,土寇死傷過半。王廷歡喜,想,這一仗,又是大獲全勝。正欲再入戰陣,消滅余寇,猛可里聽到唿哨刺耳,殘余的土寇陡然來了精神。王廷循聲看去,只見黃河中流,七八條大船一字兒排開,急駛而來。船上黑壓壓人頭,少說也有四五百個土寇。王廷暗道“不好”。急命鄉兵住手,先遣一名精干鄉兵火速返城報信,然后清點人馬,能戰者依然有四十余眾,便重新布陣,準備作殊死之斗。
此時,天已正午,炎陽當空,暑熱難耐。一場血戰在即。
眾鄉兵見土寇勢大,都有些慌亂。一個鄉兵腿肚兒簌簌直抖,上牙碰下牙,央求王廷:“陳......陳大人,咱們跑罷.....再不跑就......就晚了.....”王廷輕撫其頭,慨然向眾,亢聲道:“我等身為鄉兵,食百姓之食,衣百姓之衣,于今之時,當拼死拒寇,保百姓平安!一見賊寇,倉皇夾尾而逃,為人不齒!拔刀而出,殺他個人仰馬翻,方是血性男兒……!”一番話說得大家中腔發熱,血往上涌,一股同仇敵愾之氣,已是凝聚起來。
這時節,土寇大隊人馬,已經來到眼前。為首大盜高叫:“哪個是陳王廷?出來說話。”王廷跨步上前,握刀挺立,并不答話。大盜怪笑三聲,直如禿梟夜嚎,忽發怒聲:“你這廝殺俺多少弟兄!壞俺多少好事!今日,也叫你看看俺的手段。嘍羅們——”
“大哥且慢。”大盜正要發令,卻被背后一人止住。
這人轉出身來,徑直站在大盜面前。一看他那尖嘴猴腮的窮酸相,土寇們知道黃河蛟又要逞能了。
黃河蛟道:“都說陳王廷十分本事,俺卻不信,待俺去會他一會,斗他過時,便殺了他;斗他不過時,大哥再發號令殺他不遲。”
大盜附耳低聲,似在勸他。他似不聽,猛然抽刀在手,就要出陣。大盜一拍他的肩膀,復又怪笑三聲,大叫:“陳王廷,你死到臨頭了!”
黃河蛟大踏步走過來。王廷也不打話,迎將上去。兩刀相格,卻都不覺“咦”了一聲。黃河蛟心道:“這陳王廷果然名不虛傳。”王廷心道:“土寇中還有這樣的能人。”兩人你來我往,殺作一團。黃河蛟雖然有些能耐,終究是個二流角色,十數合下來,王廷心中了然,但并不忙著打發他,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拖延時間,等待援兵。在外人看來,王廷落在下風。
“畢竟是黃河蛟呵!”眾土寇嘖嘖。
大盜開初也是怪叫喝采,慢慢地看出了詳細,急得大叫:“黃河蛟,快快退下!”
黃河蛟哪里還能撤退?王廷一口刀不離左右,緊緊逼住。黃河蛟汗流如雨,急切不能脫身,心頭一硬,使出拼命打法。王廷一刀劈來,他不躲不避,只聽“嚓”一聲,,剛才大盜拍他的那條臂膀,齊生生被砍了下來。與此同時,他強忍疼痛,向前一撲,刀尖直指王廷胸口。只待對方一避,他好抽身而回。沒想到王廷也是不躲不避,驟出左手,叼住刀背,擰身發力,只一帶,他便跌了個嘴啃泥。“免你受罪。”王廷一刀搠下,黃河蛟命歸黃泉。
大盜怪叫聲聲:“嘍羅們——放箭!”
頓時,弓弦轟響,箭似飛蝗!王廷以刀護體,退回本陣。等弓箭停歇時,他們已被團團圍在核心之中。
后來得知,這次進犯,是大盜精心設置的一個陷井:先以小股土寇出擊,待王廷等追來,再傾巢出動,圍困鄉兵,目的就是要剪除陳王廷。大盜曾經放言:“不除陳王廷,誓不為人!”——這條計策,大盜保密得很,只他一人知道。
“拼啦!”王廷一聲怒吼,殺入敵陣。
“拼啦!”眾鄉兵齊聲怒吼,隨著王廷殺入寇群。
一場血戰,直殺得飛沙走石,日月無光,只見刀光閃處,血肉橫飛。在大盜的怪叫聲中,土寇們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有人后退,即被屠戮。“進則死敵,退則死法”,土寇們寧進不退呀!王廷幾番刀卷,幾番奪刀,人未受傷,卻渾身上下滴血,完全成了一個血人!眼掃左右,四十多個鄉兵,只乘下十數人。王廷悲憤難當,一聲狂叫,又有幾個土寇身首分離!
大盜冷眼瞧去,不免心驚肉跳,手指王廷對身邊人道:“有這人在,咱們還想渡河北來嗎!”于是,怪叫更緊,土寇圍逼更迫。王廷猛悟:“擒賊先擒王。先取了這惡魔首級再說。”一個飛縱,捷若飛鳥,已是掠到大寇面前。不料大寇早有準備,身邊“刷”地遞出十來桿長槍,將王廷抵回,又落入土寇包圍之中。
此時太陽已經偏西。王廷等在酷暑之下,苦戰了兩個時辰,體力漸漸不支,情況萬分危急......
危急時刻,知縣吳從誨親自率領一百余名鄉兵飛速趕到,后面,幾千個老百姓拿著锨、镢、鐮、斧,潮水一般卷了過來。大寇見勢不妙,慌慌若喪家之犬,先自逃竄。眾土寇一窩蜂涌向渡口,爭相上船,那船反而開不得。王廷大呼:“利水者必不利于火,燒船!”立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鄉兵和百姓趕著殺賊,土寇溺水而亡者無數。只大寇及幾個親隨駕船逃脫。
這一仗極為慘烈。王廷所帶的五十名鄉兵,僅存七人,七人個個帶傷,其中三人重傷。
面對慘景,王廷極為悲痛,頓足呼號:“王廷無能,愧對蒼天!”
《溫縣志》“吳傳誨傳”載其事,曰:“......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溫境,從誨親冒矢石,率眾御敵。鄉兵守備陳王廷、千總郭忠等,奮身戮賊,縱火焚船,賊溺死者無數。忠中流矢死。”
這一仗土寇幾乎全軍覆沒,傷及根本,再也無力渡河北犯,溫縣境內一時安靖。
吳知縣對陳王廷青眼有加,不料王廷卻屢屢長吁短嘆。從誨問其故,王廷道:“國家內憂外患,長此以去,勢將不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王廷堂堂七尺之驅,不能以身報國,因此煩惱。”
吳知縣道:“不知王廷兄意欲何為?”
王廷道:“遙想岳武穆當年,金戈鐵馬,大破金兵,與諸將把酒,曰:‘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何等英雄氣概!王廷心向往之。”
吳知縣道:“王廷兄一腔豪氣,從誨極為佩服。朝廷正當用人之時,一俟可能,從誨當一力舉薦。”
光陰流轉。一日,吳知縣對陳王廷說,朝廷有旨,各省即將開科選拔武舉,擇其優者,帶兵到邊關抗清。王廷可以武庠生身份參試。吳知縣道:“依兄藝業,得中武舉,如探囊取物耳!王廷兄壯志可酬矣。”
王廷自是高興,辭別吳知縣,先行回家準備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