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學習推手必須循序漸進
類別:最新動態
更新時間:2018-05-08
瀏覽次數:3045
中醫太極網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對練形式。以雙人鍛煉為主。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起過程中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
太極拳推手從運動形式上可分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兩種,目前創編的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將這兩種形式有機融合,其運動形式表現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而其基本功是訓練棚、捋、擠、按的四正推手和訓練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
太極推手對練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華而創編的,它具有傳統性、科學性、健身性、技擊性、觀賞性、娛樂性,因而易于普及。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說明不論學習什么學問或技藝,都應從點滴做起,循序漸進,先打好基礎,再求進一步的發展。學習太極拳推手當然也不例外。可是有的人愛走“捷徑”,不從單手推挽學起,而直接從四正推手開始。結果往往練習多年,依然分不清掤、捋、擠、按四手;不是“四手不全”,便是“四手不正”。本來學習推手,在姿勢正確以后,首先從“聽勁”和“換勁”入手,關鍵在于引活勁路,懂得沾、粘、連、隨,不犯頂、抗、癟(原作“匾”,一作“扁”)、丟,熟習柔化斜閃,然后再試勁發放。
而今有些年輕人,往往一學推手便熱衷于發勁,與人推手時,拙力僵勁充滿經絡,全憑蠻力硬推硬拉,這樣最易發生誤傷,更談不上提高太極拳推手的技藝水平了。因為太極拳推手純是一門技巧之學,如能單憑力量勝人,那義何來“耄耋能御眾之形”和“四兩撥千斤”之巧呢?
所以前輩太極拳名家對推手教學,歷來強調循序漸進,反對囫圇吞棗。他們常常把學習推手比作兒童學習書法,認為應該從描紅、印格開始,由簡到繁,從易入難,漸至臨摹碑帖和白手作書;并在學好楷書以后,再學行書、草書。這樣基礎打得牢固,日后造滑也就漸趨精深,由熟習推手招法而逐漸進入“懂勁”階段,由懂勁而進一步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神明”階段,所謂“三年小成,十年大成”,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反之,即使推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仍是一雙“硬手”,始終化不掉僵勁,或者依然分小清四手和屢犯“雙重”毛病。所以,循序漸進地學習推手,這足初學推手的人所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