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業近二十年的體育記者,經常有人跟我聊起,運動會不會“殺”膝蓋?
在人工膝關節問世之前,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而且關節與肌肉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可修復。換言之,磨損完了,就完了。所以,
但我經常會跟朋友們,轉述徐云龍的話,就是那個長、短跑天生神力,擁有一雙彈簧腿的龍隊(前國腳、北京國安足球隊長)
“我的肌肉素質是很好,可是關節是磨一次少一次。”

是的,關節會磨損,軟骨越磨越少(如上圖)。
膝蓋傷不起!難道,要從此遠離運動了嗎?
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依帕內瑪女孩
直到里約奧運會上,吉賽爾·邦辰,走出摧枯拉朽的氣場,降臨人間,亮瞎我的??眼那一刻。
當我看到,吉賽爾·邦辰如是說:“太極,是流動的冥想。”
頓時,汗和顏掉了一地。作為中國人的我,把老祖宗的精粹給丟了。
對于太極,我曾一度的體會是,太極拳是膝傷殺手中的殺手。
大學時,我在上海體院,學過太極拳。打太極要求,尾閭中正,重心沉于兩膝之間,全身的重量,都壓在了膝關節上。練過太極拳的大學死黨鄭重告訴我,“練太極拳,傷膝蓋!”
(這再次證明,認識什么樣的同學很重要,雖然那是我的死黨)
如果太極拳傷膝蓋,那么為什么太極拳能風靡全球?難道,酷愛運動的吉賽爾·邦辰 娘娘 是要運動,不要膝蓋了嗎?顯然,絕對不是。
“太極,是流動的冥想”——顯然,無論是運動境界,還是冥想層次,吉賽爾·邦辰已飛升上仙七萬年,高我等凡人N維。
“吉娘娘,請收下我的膝蓋。”
沒錯!我對太極拳存在誤解,也對膝關節,知之更少。
上周,有幸,認識到了這位老爺子。李鴻義,我的太極拳老師。關于李老,請自行百度。簡單的介紹,他是一位醫術、武術通達的名家,也是在八段錦、楊氏太極拳等健身光盤中的那位“大模”——太極拳界的“超模”。
今年李老,87歲,聲若洪鐘,思維敏捷,拳起腳落,電光石火。請自行腦補,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之“中神通”的非凡形象。
一句話,活神仙。
有緣,有幸,拜李老為師,學習太極拳。

左圖為股骨頭 右圖為膝關節
太極拳課上,借機請教李老。
問:“李老,練太極拳,如何不傷膝蓋?”
答:“你用小腿發力轉向,小腿旋轉,力量全用在了膝關節,能不受傷嗎?轉胯,用大腿轉向,股骨頭上的那個球轉向,能受傷嗎?”
李老說的道理,如上圖,就是旋轉膝關節,會扭傷膝關節,而俗稱的轉胯,很難很難會,扭傷大腿骨。
很多道理一點即通(尤其是運動),可如果你是外行,就只能像我這樣,道聽途說,與太極拳18年無緣。
歐美科研文獻早有結論:對比馬拉松愛好者,與普通人的膝關節,堅持鍛煉的人,膝關節更健康。因為,運動促使膝關節內,關節液分泌增加,減少了軟骨的磨損。
關節液能起到了類似汽車機油的潤滑作用,大大減少了膝關節內的軟骨的磨損。
對于普通人,我們使用膝關節,無法達到徐云龍等職業運動員的運動強度,所以大可不必擔心,膝蓋用一次少一次。
那么,大家為何都如此懼怕膝傷呢?
因為,教我們體育的是數學老師,教我們數學的是體育老師,都教擰了。包括上圖中,這位“磚家”。這樣的磚家太多了,這就是中國醫療系統的現狀,也是現在我們的運動康復行業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