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清晨打太極傍晚走走路 兩餐吃稀飯不碰腌制品
類別:最新動態
更新時間:2016-04-26
瀏覽次數:2821
中醫太極網
都說高血壓是慢性病,一旦患上就需要終身服藥。國家級名中醫、省中醫院雙博士研究生導師周維順教授,是個有著七八年病史的高血壓老病號,血壓最高時有170/108毫米汞柱,一天要吃10多顆降壓藥。
不過這幾年,周教授卻用自己的辦法,一直將血壓控制在了110-120/70-80毫米汞柱,每天最多只需要吃一顆降壓藥。究竟如何防控高血壓?周教授說秘訣很簡單,自己主要做到了四點:遇事不怒、飲食清淡、堅持打拳、定時測血壓。
飲食不好“重口味”
“我不吃辛辣、熏烤、煎炸的食物,因為它們往往重油重鹽;也不吃腌制品,咸菜、霉干菜、榨菜從不碰;平時只吃新鮮蔬菜,吃不完的菜不會留到第二天;蟹黃、墨魚蛋、動物內臟等膽固醇高,我也從來不吃。”雖然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不明,不過許多人認為,平時的高鹽飲食是罪魁禍首。為了控制老毛病,周教授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飲食戒律。
俗話說病從口入,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吃。為了補充優質蛋白,周教授每天都要吃兩三個土雞蛋,不過他怕血脂高,從來不吃蛋黃。
“飲食清淡,戒掉‘重口味’,每人每天食用鹽量要控制在6克以下,這么做是有好處的。另外,適當食用海產品,也有助于降壓。”但周教授提醒,有些人肝腎功能異常、尿酸高,平時應該以植物性海產品為主,比如吃些紫菜、海帶等。
平時,多吃些五谷雜糧和蔬菜,促進腸胃蠕動,能減少老年人便秘情況的發生,對預防和控制高血壓也有好處。成年人每天攝入250-400克谷物,有利于預防慢性病的發生。每周吃兩三次芹菜,因為其中的“芹菜素”作用,可以舒張血管、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
籃球隊長變身太極拳達人
年輕時,周教授最喜歡打籃球,大學里是籃球隊隊長,游泳、羽毛球也樣樣都來。
“女兒和我一樣熱愛運動,她以前讀書時,我們父女倆還經常去新華路小學打籃球呢。打球促進血壓循環,打完一身輕松。工作后,雙休日或平時空下來,我也會去打球。”周教授說,年紀大起來后,運動方式變了,開始打太極拳。
每天早上5點半,周教授的鬧鐘都會準時響起,他從來不會賴床,年復一年,天天如此。洗漱完畢后,他會出門打半個小時太極拳。問他在哪里鍛煉,周教授指指小區里的花園,“門口就有現成的場地啊。”
每天的早飯也要等打完拳再吃,早上7點,周教授已經準時趕到醫院上班了。
一天下來,醫院里忙忙碌碌,回家吃過晚飯后,周教授也不閑著,給自己一個小時出門走路,和夫人沿著東河走走。下雨天,他也會撐把傘出門,這時空氣好,走路特別舒服。
“適當的運動對治療任何疾病都是有功效的,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也是如此。”周教授說,運動的方法因人而異,重在堅持。
定時測血壓、遇事不生氣
“人要服老。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避免的。《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要保持良好心態,豁達樂觀處事,否則便會出現七情內傷。元代名醫朱丹溪也曾說過:‘氣血沖和,百病不生’。”周教授說,自己從來不生氣。總是想著過去如何,“欲與天公試比高”是年輕人的風貌,老年人多有慢性病,應該重視一個“緩”字:走路要緩;吃飯要細嚼慢咽;心情要和緩。
“我的高血壓有家族遺傳因素,我母親和我的三個兄弟都是高血壓患者。”以前,周教授一天最多時要吃十幾顆降壓藥,如今血壓一直控制在理想范圍,他也沒有擅自停藥,每天還會吃一顆。早起、下午、晚上,他也堅持量三次血壓,以評估每天的血壓變化。一旦出現波動,周教授會先回憶一下近期的生活飲食情況,積極改善,必要時調整藥物。
受他影響,周教授的三個兄弟如今血壓控制得也都挺好。他說,改變A型火爆、沖動、易怒的性格、順其自然、看淡名利,這幾條,高血壓患者都應該試著去做。
養生要學會喝粥
平時,來找我看病的多是腫瘤患者,以消化道腫瘤居多。中醫學認為,惡性腫瘤的發生原因和機制主要為氣、血、痰、瘀、毒、虛。除了情緒影響以外,飲食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春月少酸宜食甘,夏月增辛減卻苦,秋月辛省便加酸,冬月少咸甘略戒。現在正處于晚春時節,天氣已漸濕熱,飲食上應該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免傷陰耗氣。可適當吃些薺菜、馬蘭頭、空心菜等綠葉蔬菜,或選用米仁、紅豆煲湯。
還要注意的是,要選擇時令蔬果。反季節水果通常含有大量藥物,有害人體健康。
要養生,離不開稀飯、粥這類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我早上和中午都會吃菜泡飯。每周我還會喝一次藥粥,將鐵皮、靈芝、米仁與紅棗、核桃等一起煮稀飯吃,有抗癌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要預防腫瘤,要做到起臥有時,不要熬夜,也不要一臥不起。長期熬夜損傷人體陰血,一臥不起則耗損人體神氣,要“夙興夜寐,清明在躬”,跟著太陽走。居住之處要整潔,特別是臥室要保持空氣流通,室溫適宜,不要放置香味濃烈的花草等物品,裝飾要簡單不能艷麗,以免干擾心神,造成入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