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7月8日到7月12日期間,我們針推太極隊“志澤”三下鄉服務隊在潮州松林古寺開展了為期六天的志愿者三下鄉活動。義診的主要內容為針灸、推拿、拔罐、艾灸、貼耳穴、量血壓,還有我們針推太極隊特色的義教,通過教學練功十八法來緩解頸、肩、腰、膝關節等部位的疼痛或不適。每天還會提供不一樣的解暑可口的涼茶給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喝,也會派送養生體質卡和養生簡報供大家觀看學習。為了提高治療有效性以及提高患者就診舒適度,我們前期開展了多項專業培訓及組織了多次小組訓練,涵蓋了急救的課程以應對緊急突發情況。由于我隊下鄉地點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還公示了拜佛禁忌和釋家文化須知,讓每位隊員能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在三下鄉前,我們安排隊員先行到達下鄉地點進行宣傳及物資準備,同時利用微信微博對當地居民進行宣傳,同時得到古寺主持的大力支持,爭取在最大程度上推廣本次下鄉。
7月8日早上8點半我們出發到廣園客運站搭11點的大巴到潮州,下午6點多到達松林古寺,吃完晚飯后,我們集中物資并召開動員大會以便于之后的5天的義診義教服務活動的有序進行,強調醫療安全等注意事項,同時根據義診義教內容分配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及人員調配。
三下鄉第一天早上吃完美味的齋飯后我們提前把醫療物資搬到義診所在地,并把當天的涼茶——羅漢果拿到廚房麻煩廚師叔叔把材料分兩等份,一份早上一份下午并幫忙煮好。每天早上8點我們就開始義診義教活動。活動場地共劃分成8個區域,分別是針灸治療兼派發養生體質卡區,拔罐區,推拿區,艾灸區,量血壓區,耳穴區,練功十八法教學區,涼茶區。每個區都有2到3人負責,大三和研究生的師兄師姐主要在針灸治療區,同時根據教授或醫生的辨證派發體質養生卡。每天義診先有一位導診人員(由寺廟安排的義工配合翻譯潮州話),根據簡單詢問了解到的大概的病痛及病情帶到對應的就診區域,也給每一位進來要看醫生的香客發放號碼牌,讓其坐在等候區,然后根據號碼牌開始到血壓區,進行量血壓。量完血壓之后,便安排患者去就診區接受教授或是醫生診斷。閑時導引者會派發宣傳單和養生簡報,涼茶,并讓患者填寫我們的調研問卷。
義診前三天我們針推太極隊06級,已經研究生畢業工作3年的陳績銳師兄趁休假在家來跟我們做義診服務活動并為我們提供義診的指導。中午11點半我們就結束了早上的活動,收拾好場地后就去齋堂吃午飯。午飯期間我們都遵循墻上貼的“止語”要求,安靜地吃完好吃的齋菜。吃完飯我們就前去宿舍午休。
下午2點20我們提前到活動地準備好下午的物資等。下午2點半正式開始活動,分組安排和早上一樣,廚師叔叔也拿來了煮好的涼茶。到傍晚5點我們收拾好現場出發到齋堂吃飯。飯后我們于走廊邊進行一天的總結及第二天的安排會議。會議后我們趁日落游覽了古寺的美麗建筑。晚上我們相聚于一個宿舍盡量小聲地聊天或者玩游戲,隨著日益了解大家的關系越來越融洽。
第二天有些同學早上4點多起床5點到大雄寶殿做早課。負責敲司鼓的大師敲響了大雄寶殿內的打鼓,隨著鼓點的節奏,寺廟中的大師們走進殿內,站在跪墊之后,開始了一天的晨誦。我們跟在大師們的身后,時而行禮時而繞殿參拜,雖然在眾多經文中只聽得懂一句“南無阿尼陀佛”,但亦感到心靈上的寧靜。大師們的音調時高時低,雖然語調平平,但吐出的每字每句是那么的細膩,那么的觸動心弦。第二天的涼茶是酸梅湯,酸酸甜甜的涼茶使天熱沒胃口的人們消食開胃。而通過第一天的活動后第二天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熟練,現場秩序很好。早上趁人少時宣傳組組長還帶著組員到松林古寺附近的村莊派發宣傳單宣傳我們的活動,這也使前來參加活動的人們變得越來越多。晚上法師和績銳師兄也加入我們的游戲聊天之中,我們也因此更加了解法師,法師雖然與我們同齡人,可是選擇不一樣的道路,也就有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只要朝自己追求、向往的方向努力奮斗,人生也會是很精彩的。
第三天我們的涼茶是麥芽參術健脾茶,健脾消食,被評為這幾天最好喝的涼茶,好多人還討要配方。前來參加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患者得知師兄下午就要走了,就表達對績銳師兄這幾天來對自己的幫助的感謝,并開心地說自己身上的病痛好了很多,有的叔叔還送上特產給師兄。下午4點時績銳師兄就收拾離開趕往工作的崗位去了。隨及余瑾教授及3個研究生師兄師姐也到了古寺。經過一天的舟車勞頓后教授一行人回宿舍休息。
第四天的涼茶是玫瑰佛手茶,理氣解郁,奇特的味道也頗受好評。今天余瑾教授坐診,采用的是象數療法兼開方的方法治療病人。所謂象數療法就是根據病人出生年月、患病情況等,運用五運六氣、六字訣等知識進行指導治療,患者通過默念一組按易、醫原理排列的象數配方而達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種易、醫、氣相結合的信息療法。它是傳統中醫的創新科技成果、節約型的醫學、純綠色的醫學、惠民型的醫學、最簡單的醫學、現代數碼醫學,不須任何藥物,沒有毒副作用, 沒有醫藥費用、念數即顯功效、傳統中醫特色。這種獨特的療法贏得了當地居民的贊許。許多香客慕名而來,嘗試這種新療法,所以在余瑾教授旁配了兩個幫手,一個翻譯一個幫忙寫象數和帶患者前去房間根據余瑾教授所說的穴位貼上寫有象數的膏藥。同時把體質養生卡放于教授旁,由教授對覺得有必要的人派發對于的體質卡。前來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都沒排上號。而三個研究生師兄師姐于針灸治療區治療病人。到晚上7點我們邀請余瑾教授舉辦了“中醫音樂心身康復保健技術”講座。精彩的演講,有趣的分享,一次又一次贏得了大家的掌聲。教授的特色療法與隊員們的辛勤付出,為“志澤下鄉小分隊”打下了良好口碑。
義診最后一天,在開始早上的義診之前,余瑾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關于象數療法的課,介紹了象數療法的原理和治療原則,也教了我們獨立守神式以及老師創立的太極運氣法,完全沒有聽說過象數療法的我們聽得是目瞪口呆,大開眼界。今天的涼茶是最受歡迎的參麥健脾茶。最后一天我們帶著不舍與感恩盡全力地為這里可愛的人們服務。古寺做義工的叔叔阿姨還買了特產給我們帶回去,也買了瓜果讓我們吃,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感動。當天晚上一個接受我們服務的叔叔為表感恩還帶我們去周邊的農家樂吃美食,還帶我們逛美麗的牌坊街。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以耐心、細心、專心為標準,服務每一位到來的患者并給出一些中醫養生的建議。我們從中不僅感受到法師和潮州人民的熱情,更鍛煉了自己,收獲了佛家哲學的感恩,也讓我們感恩這次響應學院號召下鄉的機會,感恩每位我們遇到的患者,患者就是我們的老師,感恩我們得到的鍛煉,鞏固的知識。學會感恩,用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人、服務社會大概就是我們在下鄉上的一門關于人生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