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动作大片在线免费看排行榜/www.日韩精品.com/日韩精品午夜/国产91视频免费看 - 精品国产一二三

淺談太極拳發勁時腰部受傷的原因及建議

類別:拳經拳論 更新時間:2010-11-12 瀏覽次數:4196 中醫太極網

 


       陳式太極拳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太極”“陰陽”理念為核心思想,集強身健體、修心養性、技擊對抗等功能為一體的運動。數百年來,它使子孫強壯,身心健康,讓整個民族體悟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今天,帶著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太極拳已經走出了國門,深受到國內外億萬朋友的喜愛, 成為中西醫認可的最佳保健術。然而任何運動只要不科學練習都會有損傷的風險,太極拳也不例外。腰部發勁受傷是陳式太極拳習練者常見的運動損傷,與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擰腰發力的運動特點有一定的關系,更與訓練不科學和發力姿勢錯誤有直接關聯。筆者在多年的習練和教授陳式太極拳過程中,針對這一現象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和見解,拿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以求共同進步。

      讓我們先了解脊柱的結構(附圖1):人得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及骶尾椎組成。成年人的脊柱,從側面看,從上而下呈“s”形的彎曲狀態,具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為頸彎前凸,胸彎后凸,腰彎前凸和骶彎后凸。腰部是脊柱運動中較靈活的部位之一,可作前屈約45°、后伸約30°、側彎約30°、左右旋轉分別約45°(某些運動員可略大于45°)的活動,還要負擔一定的體重,因此,腰部軟組織所承受的張力較大,損傷的機會多。腰部在太極拳中被稱之為“中節”,它是聯系上下肢體的樞紐。在拳法中,只有“中節”練得迅敏、協調、有力,才能使“根節”(指下肢)的起動力有效地傳遞到“梢節”(拳、足部)。陳式太極拳的發勁動作主要靠“中節”腰的左右旋轉發力,因此腰部多數損傷是由腰旋轉時姿勢的不正確導致的。

 

造成腰部受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熱身不充分可能造成損傷

      科學實踐證明如果不做熱身運動,驟然開始運動容易造成多種運動損傷,有些人從來不做熱身運動,直接練拳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腰椎周圍肌肉韌帶未發熱還比較僵硬,發勁時動作幅度過大一些就會造成腰部的損傷。

      建議:每次訓練前要正確充分的熱身,如做關節操或慢跑5-10分鐘,身體發熱出汗為佳。尤其是腰部的熱身尤為重要,可多做一些腰部拉伸,轉動的動作。

2.腰椎塌腰過度致腰部僵硬,使腰活動受限

      陳式太極拳要求“塌腰泛臀”,塌腰泛臀使腰椎內收下沉,向下塌住勁,臀部自然泛起。但“塌”字讓許多拳友搞不明白,難以理解。按《中國武術實用大全》的解釋是:“塌腰使附著在腰椎間的肌肉收縮,并略下沉,適度加大腰椎的生理曲線。”但塌腰塌多少,這個度常人不易掌握。過多的塌腰泛臀使附著在腰椎間的肌肉強力收縮,令腰椎過度前曲,會使下背肌肉緊張而僵硬和腰椎受力過重。腰的水平轉動角度因此受限,令身體僵直下盤轉換不靈,氣血勁力在腰部受阻,上下不暢,勁難成一家。在腰椎過度前曲和下背僵硬的基礎上,腰部突然猛扭轉發勁,附在腰椎關節間的韌帶及肌腱的牽拉超出承受的最大負荷,極易受傷。從脊柱的生理方面來看,顯然也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建議:《拳論》說:“腰中要虛,一虛則上下皆靈”。這里的“虛”絕不是軟弱不用力,而是指運勁時腰部不應該僵硬,腰部做到“松活”(放松),即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曲線(腰即不可弓也不能挺)。腰部肌肉的自然放松,能提高腰部活動的靈活性。所以運勁(如云手)時要做到松腰,可養體內浩然正氣。

      《拳論》又說:“腰如纛”,即直腰。直腰是在虛靈頂勁的“上拔”和裹臀(尾椎微微朝下可盡可能地減少腰彎)的“下沉”兩個力的上下對拉下,腰椎被拉直像纛(古代軍中的大旗)一樣直豎著,會使脊椎前彎曲度減小甚至消失。這樣做的好處是:腰椎向左右轉動的角度會更大,有助于減輕發勁時腰部受傷的風險;尾椎微向前內收可使丹田向上托起更加容易做到氣沉丹田,利于發勁。所以發勁(如掩手肱拳)時最好采用直腰。

3.過度擰腰,不知轉胯,或腰跨轉動不一致

 

 

微信掃一掃

微信
返回